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比研究128层螺旋CT小剂量对比剂团注测试技术和对比剂团注智能跟踪自动触发技术两种肺动脉CTA成像方法的应用价值。资料和方法:1、研究对象收集2019年1月份至2019年6月份在我院临床怀疑为肺动脉栓塞,需要行肺动脉血管成像(CTPA)检查的患者62例,根据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A组和B组,每组各有31例。2、设备与扫描方法肺动脉血管成像设备采用德国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AS 64排128层螺旋CT扫描机,用德国欧利奇(Ulrich)双筒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碘海醇(非离子型)对比剂。A组采用小剂量团注测试技术的扫描方式(test bolus),即先使用15ml对比剂进行肺动脉循环时间的测试,再使用25 ml对比剂进行肺动脉成像。B组采用对比剂智能跟踪技术自动触发扫描(bolus track),使用40ml对比剂;两组患者的其余扫描参数均一致,扫描参数如下:管电压120kV,管电流250mAs,对比剂浓度350mgI/ml,扫描结束后,将所有的原始图像数据传到后处理MMWP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图像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平面重组技术(multi planar reformatting,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和容积重现(volume rendering,VR)等技术。3、图像分析所有患者的图像后处理重建工作由同一名工作多年的技师进行操作,处理完成后的图像由我科两名影像诊断医师(副主任医师)采用双盲法,用相同的标准分析两组图像质量,做出相应的诊断。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7.0数据处理系统,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于两组性别构成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定量数据(使用mean±SD)t检验用于分析两组间辐射剂量及图像强化CT值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图像质量评分的组间差异采用Mann-whitney u非参数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肺动脉成像所得的所有图像中,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和扫描长度在统计学上的比较有差别(P>0.05),两组病人的总体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肺动脉增强的CT值高,A组肺动脉增强的CT值低,两者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残留在上腔静脉内的对比剂明显减少,与B组比较,CT值也明显降低,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使用相同剂量(40ml)对比剂的情况下,两种检查方法都可以满足128层螺旋CT肺动脉CTA成像的检查要求,应用小剂量对比剂团注测试可以把肺动脉显示的更加清晰,肺静脉伪影少,更加准确地把握好扫描最佳时机,获得血管成像质量高,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