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抗真菌药布替萘芬及其类似物的合成和活性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a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菌感染发病率高、传染性强、严重时可以致人死亡,抗真菌药物的研究一直是药物化学家们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在合成抗真菌药物中,有两类化合物最为引人注目.第一类是氮唑类化合物,此类药物抗菌谱广,主要是起抑菌作用,但是它们会对消化道和肝脏产生较大的毒副作用.第二类是烯丙胺类化合物,烯丙胺类抗真菌药能高度选择性地抑制真菌的角鲨烯环氧化酶,导致真菌体内角鲨烯积聚及麦角固醇合成不足,具有抑菌和杀菌的双重功效.优于唑类药物的是,烯丙胺类抗真菌化合物不抑制细胞色素P450酶,不影响肾上腺及性腺激素合成,没有严重的肝、肾等毒性.自七十年代末发现萘替芬(naftifine)优良的抗真菌活性后,已有特比萘芬(terbinafine)、布替萘芬(butenafine)被开发并用于临床.该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烯丙胺类化合物中探索新的抗真菌药物和完善该类药物的构效关系理论.该文在文献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布替萘芬的合成方法:以萘、甲胺、对叔丁基氯苄为原料合成了布替萘芬;详细研究了中间体对叔丁基氯苄的制备工艺并确定了较优工艺条件;对N-甲基萘胺的合成做了较大改进;该文还首次用六亚甲基四胺法合成了中间体对叔丁基苯甲胺.该文考虑到含氮杂环化合物在自然界的广泛分布和生理活性,参考烯丙胺类药物的构效关系研究成果,设计合成了7个布替萘芬类似物,其中3个含有吡啶杂环.所合成的重要中间体和目标产物均通过熔点、折光率等物理化学常数以及<1>H NMR和IR进行了确证.用吡啶环代替布替萘芬中的苯环的研究未见文献报道,具有很大的创新意义,该研究大大扩展了烯丙胺类抗真菌化合物的研究思路和研究范围,为完善此类药物的构效关系理论创造了条件,也为开发新型抗真菌药物打下了基础.
其他文献
根据晶体工程学原理,本论文综合利用氮杂环类衍生物为辅助配体和羧酸类配体在水热条件下,与金属离子或多核金属-氧簇一起构筑了9个结构新颖的配位聚合物。并且,通过考察反应条件、羧酸配体和氮杂环辅助配体的几何构型、分子间作用力等因素对合成的配合物结构的影响,研究它们的合成条件及规律。此外,为了进一步了解化合物分子自组装原理和新物质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我们还考察了它们的结构网络类型。在金属有机配合物的设计
液滴微操作机械手由1根毛细微管和环绕在其周围的6根钨丝微棒组成,注入到毛细微管内的液体,在机械手末端形成液滴.基于液滴的表面张力吸取微小物体,通过控制液桥的形态改变液
该论文发展了低温溶剂热合成技术,在80-180℃之间成功地制备了一系列硫族化合物和磷化物的纳米晶以及I-V-VI型半导体多元化合物的纳米晶和单晶,通过选择合适的溶剂和前驱物以
在双核功能配合物方面,该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将水杨酸钠与AgNO通过水热反应合成了一种新的稳定超分子聚合物,[Ag(o-HOPhCO)].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仪确定了标题化合物的
300年前的欧洲,人们的餐桌上没有像样的餐具,使用的多是卫生质量不合格的陶碗.贵族阶级虽然使用银制餐具,但银制餐具易生锈发黑,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的一日三餐.此时中国冰清玉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Stellettin F是一种重要生物活性的分子。然而,Stellettin F只能从细薄星芒海绵中分离得到,其全合成至今没有成功报道。对其结构进行仔细分析我们发现,侧链为共轭多烯结构,可以从
该论文通过对PLA/PHBH、PLA/PBSA、PBSA/PHBH三个共混体系以及PHBV/OMMT纳米复合体系的热性能、结晶性能、相容性和力学性能的系统研究,揭示了结晶/结晶高分子共混体系及纳米复合体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要更好地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更好地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更好地代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必须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紧密结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