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之间竞争日趋激烈。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之际,为了做强做优做大,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对投资项目的效益要求越来越严格。我国从中央到地方也逐步制定了项目后评价相关文件,指引企业重视和执行项目后评价工作。股权投资作为国有企业资产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通过项目后评价工作,对股权投资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价,发现企业在经营运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有利于公司决策层及时制定直接有效的治理措施,同时,通过总结经验教训,为选择后续股权投资项目、提高同类投资项目的经营管理提供现实指导依据。国有企业股权投资项目周期包括立项、可行性研究、审批决策备案、投资实施过程、项目后评价等阶段。项目后评价工作通过回顾投资行为全过程,对项目的投资决策、执行情况、技术效果、环境和社会影响、可持续性发展等进行总结评价,进行项目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分析,并反馈评价结果。后评价工作通过指导企业对股权投资活动进行风险预警,提高企业项目管理水平,可以有效的减少国有资产流失,发挥资产运营效能,保障投资经济效益。目前,我国的项目后评价研究在工程建设项目上应用较为普遍,而对股权投资项目后评价的研究较少。因此,建立健全股权投资项目后评价体系,对其评价方法及内容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有一定的现实意见。本文通过结合国有企业股权投资项目特点,对项目后评价理论及方法进行整理研究,并以国有企业A公司收购T公司股权项目为案例,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比A公司收购T公司前后的预测数据与实际数据,对财务效益、生产技术、环境和社会影响等进行实现程度评价,并对并购项目带来的实际影响进行可持续性评价,从而得出企业的运营效果的评价。同时,运用逻辑框架表法和成功度法分别进行项目综合评价,反馈出项目在投资管理及日常经营中的问题,通过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为股权投资行为总结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