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加坡政府自1979年推行“讲华语运动”以来,在教育及社会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早在华语运动的第一个十年,华语就取代方言成为华族主要的家庭用语,完成了李光耀资政提出的华语运动的第一个目标——华语应该成为华族的共同语。然新加坡特殊的国情使得华语运动一方面要面对英语的巨大挑战,另一方面要面对新加坡的多元民族问题。这似乎注定了华语运动发展的曲折性、有限性。政府语言政策上对英语的倾斜,及英语巨大的实用性,让新加坡华人“主动”放弃华语选择英语。其结果就是:英语逐渐成为华族家庭的主要用语,华语发展大有失去华族家庭这一最坚实堡垒的趋势;华语运动传播华族文化的进程也变得格外缓慢。但这并不是华语运动的失败,也不意味着新加坡华语将持续低迷。全球“华语热”、新加坡经济的发展以及它的母语政策的不断调整,必将为华语运动的保持及华语未来的发展提供动力支持。本文以影响新加坡华语发展的关键因素的不同,将新加坡华语运动分为两个阶段,并就这两个阶段华语运动的原因、进程、结果等进行分析,同时对新加坡未来华语的发展进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