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华语运动研究

来源 :暨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ji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加坡政府自1979年推行“讲华语运动”以来,在教育及社会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早在华语运动的第一个十年,华语就取代方言成为华族主要的家庭用语,完成了李光耀资政提出的华语运动的第一个目标——华语应该成为华族的共同语。然新加坡特殊的国情使得华语运动一方面要面对英语的巨大挑战,另一方面要面对新加坡的多元民族问题。这似乎注定了华语运动发展的曲折性、有限性。政府语言政策上对英语的倾斜,及英语巨大的实用性,让新加坡华人“主动”放弃华语选择英语。其结果就是:英语逐渐成为华族家庭的主要用语,华语发展大有失去华族家庭这一最坚实堡垒的趋势;华语运动传播华族文化的进程也变得格外缓慢。但这并不是华语运动的失败,也不意味着新加坡华语将持续低迷。全球“华语热”、新加坡经济的发展以及它的母语政策的不断调整,必将为华语运动的保持及华语未来的发展提供动力支持。本文以影响新加坡华语发展的关键因素的不同,将新加坡华语运动分为两个阶段,并就这两个阶段华语运动的原因、进程、结果等进行分析,同时对新加坡未来华语的发展进行展望。
其他文献
网络流行语是语言在网络环境中的一种变体,以其形式新颖、形象简洁、传播迅速、时尚流行之特点而倍受网民喜爱。同时,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网络流行语也毫无例外地承载着丰富
EPR沙盘模拟课程在中国高校的实训应用中是一个新生的事物,其特点是采取体验式的培训方式,并遵循“体验-分享-提升-应用”的过程来达到学习的目的。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将沙盘
[目的]研究重金属胁迫培养对2种细菌生长曲线的影响。[方法]以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2种典型细菌为试验材料,采用传统培养方法,选择5种重金属离子Cu2+、Hg2+、Pb2+、Cd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