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刑法原则考论——以《唐律疏议》为中心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hui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刑法原则考论——以《唐律疏议》为中心,主要讨论唐代刑法原则的形成、发展和变化。对唐代刑法原则的研究以《唐律疏议》为主要依据,其他律、令、格、式为补充。唐代刑法原则既协调、又完整,各原则既有总则性规范、又有分则性具体规定,各原则之间各自对立、又相互联系。同时,唐代刑法原则具有历史继承性与创新性并存、一致性与矛盾性并存的双重品格。   重刑原则主要指唐代律典之严刑峻罚的制度与思想,集中体现在“十恶”犯罪中。   以“十恶”为中心的重刑原则主要是针对同时期、同一性质其他犯罪而言,是一种横向比较。在结构安排中,“十恶”犯罪列在众罪之首。在量刑上,“十恶”之重刑表现在:   不适用减刑、罪不分首从、缘坐亲属、误犯处死刑、不为害者也处罚、言辞归罪、预谋犯与实行犯量刑相等、起刑点低、扩大刑法调整的范围等方面。同时,入“十恶”各罪之间也轻重不等,体现了“尊尊”为主、“亲亲”为辅。从纵向比较,唐代规定“十恶”   之罪刑与前代相比处罚较轻,体现在罪名进一步细分、量刑减轻以及缩小缘坐的亲属范围。此外,对“十恶”犯罪处重刑,但在执行中未必重罚,这主要源于立法的特殊规定和执法中皇帝的权断。   以“八议”为主的轻刑原则的本质是维护君主专制统治,表现官僚贵族的司法特权,是中国古代刑法等级性的表象和外部特征。“议”“请”“减”“赎”“官当”就像一根链条将官僚贵族及其亲属分层次纳入法律优待的范围。在审判程序与量刑中,官僚贵族可以凭“议”“请”“减”而减轻处罚,在执行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赎”“官当”易刑,用钱、物以及官爵代替实际的刑罚。唐代以“八议”为主的轻刑原则具有等级性与广泛性。所以,唐代较前代对官僚贵族的保护更全面,表现为扩大减刑范围、扩大“官”的界定范围、扩大“官”的溯及力、扩大法律的优待以及实行有条件的连续减等。   同罪异罚原则的本质是刑罚适用不平等,是以“十恶”为中心的重刑原则和以“八议”为主的轻刑原则中的一重一轻的综合体现,表现为贵贱有等、尊卑有差、良贱有别,其刑等之差在四等至十一等间。在贵贱中,对皇亲的保护甚至超过五服,对官僚的保护也是严格治官与赋予特权相结合;在尊卑中,对亲属相犯不仅是不同辈分间尊卑有差量刑不等,而且同一辈分间也因长幼有差而量刑不等;在良贱中,同罪异罚还延伸至亲属和已死亡之人。所以,《唐律疏议》中的同罪同罚是在同等身份之间且没有隶属关系之下的同罪同罚。可见,《唐律疏议》处罚的不仅是行为人的“行为”,还包括行为“人”。   恤刑原则是对老、幼、妇、疾的悯恤,体现了尊长怜幼、体恤残疾、宽仁慎刑,是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个人利益三者的结合。唐代恤刑原则较前代处刑更轻,表现在恤刑原则的适用范围、适用的罪名、恤刑的方式、缘坐的亲属范围、老幼疾的认定时间等方面。但律文虽有减轻处罚的规定,但执法中也有例外,同时对老幼、妇孺、残疾的宽免有时也被用来规避刑罚。此外,《唐律疏议》规定的年龄、生理、性别是影响量刑的因素,而非定罪的因素,它表明《唐律疏议》中存在一种不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   在刑罚的适用原则中,自首减免刑罚原则表现为不同时间自首减免幅度不同、余罪自首免刑、亲属代首与捕告的免刑、官犯公罪自首的特别免刑、共犯逃亡自首的免刑。   自首减免刑罚的关键在“原”字上、为什么“原”、什么情况下“原”以及“原”的幅度有多大,这更多地取决于“功利”二字。所以,自首减免刑罚体现的是法律的功利性。   但唐代自首减免刑罚的必减主义,将法律的功利性绝对化,可谓得之功利、失之公正。   更犯与数罪虽同是再次犯罪,但二者有所不同,对更犯的处罚重于数罪。较前代,唐代刑法原则对此规定更系统、更完善:区分了主刑和附加刑,对何罪为重、何罪为轻又有更深入的评价标准,注意到对漏罪、一事分为二罪、连续犯的处罚。在《唐律疏议》的502条律文中,表述主观过错的法律用语多达13 种,可分为两类: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   《唐律疏议》中的故意犯罪包括现代刑法中故意犯罪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过失犯罪包括现代刑法中的疏忽大意过失与意外事件。这表明唐律对无犯意的行为也处罚,是一种客观结果归罪。故意与过失量刑有别:在官员失职犯罪中,过失犯罪轻于故意犯罪二至三等。在一般人犯罪中,由于同罪异罚原则的存在,过失犯罪的减轻处罚依据不同的身份而有不同的减轻幅度。尊长过失犯卑幼比照故意犯罪的减等幅度大,卑幼过失犯尊长的减等幅度小。此外,涉及军事利益的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处刑相同,没有刑等之差。   在共同犯罪中,主观因素、客观因素、血缘关系和职务身份影响主从关系的认定。在主犯与从犯区别量刑中,分为三种情况:主犯重于从犯、从犯重于主犯、主犯与从犯处罚相等。它一方面表现了《唐律疏议》在法条竞合中贯彻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宗法等级社会下的同罪异罚原则。类举原则包括类推原则和不应得为罪。   唐律中的类推原则可类推为有罪、罪重,或类推为无罪、罪轻。后者是现代刑法所提倡的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类举原则的设立表现了立法者已经认识到法律的滞后性与有限性,但常造成罪刑擅断,其症结在于“无类而推”“无类而举”。但是,不能因为类举原则的存在就否认中国古代法制对罪刑法定的追求,限制中国古代法制之罪刑法定的根本原因在于君主专制主义,它是罪刑法定的“瓶颈”和“枷锁”,是罪刑擅断的根源。
其他文献
《荆楚岁时记》是我国第一部地域时间民俗志,展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岁时节令民俗文化的全貌,岁时节令饮食文化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本文梳理并归纳了《荆楚岁时记》中关于
十八世纪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涌现了一大批学识渊博、多才多艺、智勇兼备的思想家们,他们追求真理,批判社会之不平。而在众多的思想家中,伏尔泰是最突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除了用自
目的:分析脂质体紫杉醇周疗方案与普通紫杉醇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择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2例设置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按照抛硬币的方
9月16日,中共金沙县委要求全县各级党组织在全县91个村开展创建文明和谐村活动。全县县、乡、村三级组织的7000余名党员积极行动起来,以创建文明和谐村活动为载体,以“八进农家
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给全世界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宝贵的记忆。其中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运用“祥云”这一传统的文化元素与现代的设计理念完美结合,表达了中国
目的:对乳腺癌患者化疗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定和总结,旨在发现乳腺癌患者化疗后的心理状态特征,指导临床进行及时的心理干预.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第四肿瘤科病房完成术后辅助化
目的:探究颅脑外伤患者采用高压氧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 2年-2015年收治的59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治疗研究,随机分组,实验组32例患者采取高压氧治疗,对照组27例患者选
教授从政是中国近代史上十分特殊的一种政治现象,30年代的中华大地上曾一度出现井喷式的教授从政风潮,教授从政现象出现并蓬勃发展的原因纷繁复杂,包含了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
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特殊的社会条件,道教在唐代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所以这一时期的道教很具有研究价值的。吴筠是唐代一位有名的
目的:对呼吸衰竭早产儿转运时机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转运的400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上机时间、氧暴露时间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