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选择性取代基甲壳素类衍生物的合成与手性识别性能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cy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纤维素和直链淀粉衍生物具有优秀的手性识别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CSP)的制备,而甲壳素作为结构不同于传统多糖的天然大分子,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是极具发展潜力的天然大分子。但对于甲壳素类衍生物及其手性识别性能的研究相对较少,其氨基葡糖单元中的2-位具有独特的酰胺基团,可能开发出新一代具有高效手性识别性能及溶剂耐受性的手性识别材料。基于这一现状,本课题对在甲壳素糖氨单元上同时引入两种不同结构苯基氨基甲酸酯取代基的新型甲壳素类衍生物的合成展开研究,并进一步探讨甲壳素类衍生物的手性识别性能及其影响因素。首先,采用区域选择性酯化法合成一系列在甲壳素糖氨单元3-位和6-位具有不同取代基的甲壳素苯基氨基甲酸酯类衍生物,并运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对所得各中间体以及最终产物的结构和纯度进行表征和分析。然后,基于所合成甲壳素类衍生物,采用涂覆法制备新型甲壳素类手性固定相,运用热失重分析(TGA)确定手性固定相的涂覆率,并采用匀浆法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柱。最后,基于所制备的手性色谱柱,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10种典型手性化合物进行手性拆分,进一步评价所合成具有区域选择性取代基甲壳素类衍生物的手性识别性能。结果表明,区域选择性取代甲壳素类衍生物对手性化合物三(乙酰丙酮)酸钴(Rac-6)和黄烷酮(Rac-7)具有优于单一取代甲壳素类衍生物的手性识别性能,其中,所合成系列新型甲壳素类衍生物对手性化合物黄烷酮(Rac-7)具有独特而高效的手性识别性能,分离因子α均超过1.20,且3-,6-位具有吸电子取代基的甲壳素类衍生物比具有供电子取代基衍生物的手性识别性能更优。对于手性化合物三(乙酰丙酮)酸钴(Rac-6)、黄烷酮(Rac-7)和联萘酚(Rac-9),甲壳素类衍生物比纤维素类衍生物表现出更优异的手性识别性能,分离因子α分别达到1.40、1.31和1.14,说明甲壳素糖氨单元中2-位所具有的独特的酰胺基团对于识别三(乙酰丙酮)酸钴类、黄烷酮类和联萘酚类手性化合物具有特殊的结构优势。
其他文献
近年来,量子微积分的发展十分迅速,在动力系统,光谱分析,量子模型等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其广泛的应用性,分数阶微积分和分数阶微分方程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出现了很多新的研究成果.脉冲微分方程是微分方程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建模方面有重要的应用,能够精确的反应事物的变化规律.故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分数阶q-微积分是分数阶微积分的推广,常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工具.在它们的基础上,Hahn微积分应运而
学位
学位
学位
针对国内高品位铜资源供不应求,废杂铜回收利用率低的现状,利用漆包线铜米脱膜精制生产光亮级再生铜米是废铜资源高值化循环利用的重大突破,其重点在于研发适用于工业化大规模精制漆包线铜米的工艺技术和专业设备。论文首先分析比较了国内外现有漆包线脱膜技术,提出一种利用机械摩擦的方式剥除漆膜的创新方法。与现有的机械脱膜技术相比,应用与新技术配套的精制设备,将漆包线铜米和磁性摩擦介质按照1:1的比例混合后,再通过
近年来表面力学与电化学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新能源材料领域得到广泛关注,通过应变的方式可以提高材料的催化活性。传统的实验手段根据晶格不匹配得到材料表层原子的不同应变状
学位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二价金属离子转运蛋白1(DMT1)的基因多态性,铁代谢相关指标血清铁、转铁蛋白、C-反应蛋白和铜蓝蛋白与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中脑黑质铁沉积的关系。方法:采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