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现代社会中,影视媒体作为文化的传播手段之一,已经成为中国大众了解其他国家文化的最简便的手段之一。其大众性、多样性、即时性等特点,决定了它在文化传播中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随着“韩流”的兴起,韩国影视作品在中国市场所占比重也日益增大,韩中影视翻译的重要性也随之凸显。本文首先对具有代表性的一般翻译理论进行了梳理,试图为影视翻译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即严复的信·达·雅和鲁迅的信·顺,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在对这些理论进行简单概述的基础上,笔者选择了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作为影视翻译的理论依据,并具体分析了其作为理论依据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通过应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分析出影视翻译的最终目的在于使目的语观众得到与源语观众相同的感受,笔者相信将其运用于同样以观众为核心的影视翻译,会为其带来一些有益的指导。影视翻译作为翻译研究的一个分支,其重要性不容忽视。笔者根据不同的媒体、语言转换方向以及译语存在方式分别对其进行了分类,并将其与一般的文学作品翻译进行比较。文学作品传达信息的渠道相对单一,而影视作品则通过综合性的多种渠道传达信息,相应地影视翻译在实践过程中比起一般文书翻译来受到更多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由于中韩两国语言、文化都存在很大差异,要想准确地把韩语转换成中文面临很多困难。本文试图将功能对等理论应用到影视翻译中,为影视翻译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笔者结合配音影视作品《浪漫满屋》中的实例,从语言学、文体、社会文化、审美四个层次,来论证功能对等理论是如何应用到影视翻译中去的。在考察了韩国电视剧在中译过程中的具体事例之后,以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为理论框架,针对影视翻译限制性与特点笔者提出了相应的实际操作原则,即影视翻译中观众优先性原则、准确性原则、易解性原则、协调性原则。本文还指出功能对等理论可以为影视翻译人员提供理论指导,然而,正如诸多翻译理论家早已提出,完全的功能对等不可能实现,所以我们应把功能对等当做我们努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