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县域城郊农民的市民化——以河津市为例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g_zai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迅速的城市化浪潮中,有大量的城郊农民因为居住环境临近城区,土地或被征用成为城市用地,或成为城市发展的功能区域,他们的生活方式和谋生方式也悄然发生变化,逐渐由传统的农民集向现代化的市民生活过渡。在市民化进城中,农民表现出一种矛盾心理,在城市生活方式上,城郊农民更倾向于去追求和向往,而对于身份的转变上,则倾向于保守和迟疑。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处理好农民与市民的互动,为城市化浪潮中处于弱势的农民增权,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使他们享受更加平等的公共服务,这不仅是一个政府课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围绕这一中心,学者们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探讨,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就,笔者在翻阅文献中发现目前学术界对于农民市民化问题的研究对象较多的集中在务工农民、二代农民工子女城市融入问题,以及大城市郊区农民的市民化,而对于县域经济下城郊农民的市民化问题关注度较弱。因此笔者把研究对象界定为县域城郊农民的市民化进程,从市民化的现状,市民化进程的滞后及其原因分析,以及如何帮助城郊农民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在城市化进程中拥有可持续的生计能力等几方面,对农民市民化这一历史进程进行一个有益的研究和分析。在实证调查中主要采用了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深入D村了解民情,得出以下结论:县域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周边城郊农民市民化优势明显,问题较集中的是县域城郊农民的职业社会保障、以及城乡公共服务还存在差异,使得农民市民化存在障碍。因此需要政府、农民、社会组织的共同努力,最终实现市民化平稳过渡。
其他文献
规模化充电负荷预测以及评估充电负荷的规模化开展最为基础的就是电动汽车充电站负荷建模工作,其会直接影响到电网.电动汽车充电站负荷建模工作跟以下多种因素有着直接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