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母草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形成作用的研究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guangzhilin1235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长期以来,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一直是胰腺外科工作者争论和研究的热点问题,尤其对SAP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缺乏深入的研究。当出现血栓所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出血症状明显、实验室指标出现血小板减少、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延长、纤维蛋白原减少、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升高、3P试验阳性时,DIC已经发展到了中晚期(即血小板、凝血因子消耗期或纤溶亢进)阶段,这时往往失去了治疗的最佳时机,使治疗变得困难而复杂,治愈率明显降低。故早期诊断、早期预防是DIC治疗的重要环节。近年研究认为:SAP时,凝血激活和内皮损伤是DIC形成的关键,而DIC凝血激活反应机制中组织损伤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SAP患者机体中白细胞过度激活、血浆中大分子增加使细胞间发生聚集;另一方面,由于炎症介质、胰酶和氧自由基、血小板活化因子、磷脂酶A2(phospholipaseA2,LPA2)等损伤内皮细胞,损伤后导致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的异常分泌,进而启动凝血过程是引起DIC的主要机制。凝血过程是通过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系统被激活而引起的,有相关报道,内源性凝血系统不是体内血栓形成有意义的过程,而外源性凝血系统才是体内血栓形成的重要途径。外源性凝血系统由血管壁等组织损伤后释放TF所触发,在正常情况下,内皮细胞屏障将循环血液与TF分开,当组织损伤破坏了此屏障时,TF得以与血液中的因子Ⅶ/Ⅶα结合。TF的细胞外区作为因子Ⅶ/Ⅶα的受体,X线衍射分析显示:TF与FⅦα接触的区域从TF细胞外羧基端的基底部向上延伸到其顶部的氨基端区,对FⅦα有很高的亲和力,当它与FⅦ或FⅦα形成复合物,在Ca2+存在的情况激活因子Ⅹ(FⅩ)和Ⅸ(FⅨ),在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同时也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进而导致体内凝血酶的产生。而凝血酶的生成是通过自动催化和反馈机制来调节控制的,早期生成的少量凝血酶通过激活因子Ⅴ、Ⅷ和血小板,加速因子Ⅹ和凝血酶原的激活,使局部迅速生成大量凝血酶,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血液凝固形成血栓。由此可见,凝血过程是以TF作为启动因子激活凝血酶原的一系列反应,说明下调TF的表达可以阻断凝血过程,从某种程度上可抑制DIC的发生和发展。动物实验研究证明,益母草(motherwort)有改善机体微循环、改善血液流变学、抗氧自由基及减少细胞内钙超负载自主作用,同时研究发现,益母草有明显的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前文所述,内皮细胞释放TF在血栓形成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推测,益母草可能通过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影响内皮细胞TF基因的转录和表达而阻止凝血过程。本课题通过设计以下实验来证明益母草对SAP时DIC形成的作用:(1)首先,进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原代培养、鉴定,并以凝血酶诱导第2代的HUVECs,观察凝血酶诱导HUVECs TF表达的情况。(2)在益母草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的作用下,对HUVECs TF表达的情况进行分析,寻求益母草对凝血酶诱导下HUVECs TF表达的最大抑制效应所需的浓度和时间;进一步研究益母草在此浓度和作用时间对凝血酶诱导下HUVECs TF表达和TF mRNA转录的作用。(3)探讨益母草对SAP大鼠模型DIC形成的干预情况。目的1利用HUVECs的体外培养模型,观察在凝血酶诱导下HUVECs TF表达的情况。2寻求益母草对HUVECs TF表达的最大抑制效应所需的浓度和时间;研究在此浓度和作用时间下,益母草对凝血酶诱导下HUVECs TF表达和TFmRNA转录的作用。3研究益母草对SAP大鼠模型早期DIC形成的干预情况。方法1以胶原酶消化收集HUVECs,用F12K培养基加10%的胎牛血清进行培养,光学显微镜、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内皮细胞,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粘附分子CD105、CD31在内皮细胞的表达,进一步对HUVECs加以鉴定;将每条脐带分离、培养所得HUVECs分为2份,8条脐带共16份,将16份细胞随机配对分成甲、乙2组。甲组加凝血酶至终浓度25 IU/ml,培养10 h;乙组加等量磷酸盐缓冲溶液(phosphate buffered solution,PBS)培养10 h。然后采用免疫荧光法在流式细胞仪上测定TF抗原,比较凝血酶与PBS作用下HUVECsTF的表达。用配对t检验统计方法进行分析。2把通过凝血酶(25IU/ml)作用10 h的细胞冻融液分成128份,每32份为一大组,共4组,再分别与浓度为2.5、5.0、7.5、10.0ug/ml的益母草作用;每大组再分成4小组(每组8份),益母草作用时间分别为6h、12h、24h、36h,通过免疫荧光法在流式细胞仪测定TF抗原,运用析因分析统计方法,分析益母草在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对凝血酶诱导下HUVECs TF表达的作用。3将HUVECs的细胞冻融液分成3组:凝血酶+益母草组(A组):凝血酶25IU/ml培养10 h后加益母草5.0μg/ml培养24 h。凝血酶+PBS组(B组):凝血酶25IU/ml作用10 h,再加等量的PBS培养24 h。空白对照组(C组):每步只加等量的PBS培养24 h。运用RT-PCR技术测定HUVECs TF mRNA转录和血凝检测仪自动检测活化因子Ⅶ(FⅦα)。统计方法用One-wayANOVA方差分析,如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则采用SNK检验,比较两两间的差别。4将7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O组)(n=15):仅行开腹翻动胰腺后关腹。SAP对照组(n=15):逆行胰胆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成SAP模型,术后右颈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DDFA组(n=15):制成SAP模型后右颈静脉注射DDFA(D:Dexamethasone,地塞米松:D:Dextran,低分子右旋糖酐;F:5-fluorouracil,5-氟脲嘧啶;A:Aprotininum,抑肽酶)。DDFAM组(n=15):制成SAP模型后右颈静脉注射DDFA+益母草。益母草组(n=15):制成SAP模型后右颈静脉注射益母草。SO组、SAP组、DDFA组、DDFAM组、益母草组分别于术后6 h、12 h、24 h,经下腔静脉取血标本检测TF、血浆抗凝血酶Ⅲ(antiprothrombin-Ⅲ,AT-Ⅲ)、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2(plasma prothrombinfragment,F1+2)、PT,分析大鼠模型凝血功能的情况。取下腔静脉血测定血清中淀粉酶(amylase,AMY),分析益母草对SAP大鼠模型血清中AMY的作用情况。统计方法采One-way ANOVA方差分析,如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则用SNK检验两两间的差别。并每组分别于术后6 h、12 h、24 h取胰腺组织行病理形态学检查。结果1 HUVECs生长良好,成活率高,第7天光镜下HUVECs呈铺路石改变,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培养的HUVECs胞浆内有绿色荧光,证实其为内皮细胞,而空白对照无荧光。流式细胞仪检测HUVECs CD105和CD31表达率,CD105+表达百分率为97.31%,CD31+92.02%。凝血酶与PBS作用下HUVECs TF表达结果运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t=22.69,P<0.01,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2不同浓度的益母草对凝血酶所诱导的HUVECsTF表达的作用不全相同(P<0.01),益母草作用时间的不同对凝血酶所诱导的HUVECsTF表达的作用也不全相同(P<0.01),而两因素间不存在交互效应(P>0.05)。3 A组、B组、C组3组之间TF表达的比较,F值为408.07(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SNK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B组的TF表达高于A组、C组的TF表达(P<0.01);TFmRNA/GAPDHmRNA灰度比值的比较,F值为48.81(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SNK进一步两两比较,B组的TF表达高于A(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SNK进一步两两比较,B组的TF表达高于A组、C组的TF表达(P<0.01)。4在6 h、12 h、24 h各时间点,SO组、SAP组、DDFA组、DDFAM组、M组(以下简称5组)大鼠的血清AMY含量比较,各时间点的F值分别为86.61、114.20、241.54,P值均<0.01,SNK检验各时间点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6h、12h、24h各时间点,SO组、SAP组、DDFA组、DDFAM组、M组(以下简称5组)大鼠的血浆TF含量比较,各时间点的F值分别为99.98、193.66、77.80,P均<0.01,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各时间点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6h、12h各组间TF的表达由高到低依次是:SAP组>DDFA组>M组>DDFAM组>SO组;24 h各组间TF的表达由高到低依次是为:SAP组>DDFA组>M组>DDFAM组、SO组。在6h、12 h、24 h各时间点,5组大鼠的血浆F1+2含量比较,各时间点的F值分别为37.44、36.98、113.53,P均<0.01,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各时间点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6 h、12 h各组间F1+2的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SAP组、DDFA组>M组>DDFAM组、SO组;24h各组间F1+2的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为:SAP组、DDFA组>M组>DDFAM组>SO组。在6h、12 h、24 h各时间点,5组大鼠的血浆AT-Ⅲ活性比较,各时间点的F值分别为11.94、14.80、37.26,P均<0.01,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各时间点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6 h,AT-Ⅲ活性由高到低依次是:SAP组、DDFA组>M组、DDFAM组、SO组。6h、12h,AT-Ⅲ活性由高到低依次是:SAP组、DDFA组>M组、DDFAM组>SO组。在6h、12h、24h各时间点,5组大鼠的血浆PT比较,各时间点的F值分别为0.82(P>0.05)、1.75(P>0.05)、56.91(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在24h,组间有显著性差异:SAP组的PT比DDFA组长,DDFA组的PT比DDFAM组、M组、SO组长。结论1 F12K培养基适合于HUVECs的培养。HUVECs在PBS的情况下可以表达微量的TF,而在凝血酶的诱导下表达大量的TF。2益母草可以抑制凝血酶诱导下HUVECs TF的表达,而且它的抑制效应与不同的作用时间和不同浓度有关。在相同的作用时间下,浓度较低时,随浓度升高益母草对HUVECs表达TF的抑制效应增强,当浓度大于5.0μg/ml时,益母草的抑制效应不再随浓度升高而变化;在相同的浓度下,当作用时间小于24h,益母草对HUVECs表达TF的抑制效应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当作用时间为24h,效应达到最大。所以,在浓度为5.0μg/ml、作用时间为24h的条件下,益母草对凝血酶诱导下HUVECs TF的表达抑制效应达到最强。实验结果还表明,益母草抑制凝血酶诱导下HUVECs TF的表达是通过抑制HUVECsTFmRNA的转录来实现的。3在SAP大鼠模型中,虽然益母草不能单独控制SAP的炎症,但益母草加上SAP常规治疗可以降低TF的表达,下调SAP大鼠模型凝血系统中的F1+2、AT-Ⅲ,使PT不继续延长,从而干预DIC的发生和发展。
其他文献
当代国际货币体系在演进中表现出不稳定性和功能失调性,各国为进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陷入权力之争与利益之争,从而使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必然显现出长期性,而观察影响国际货币体
特色办学,改变应试教育下“千校一面”的学校状况,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和综合竞争力,探索个性化、特色化的办学模式,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趋势所向,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
高速、宽带传输是卫星通信的重要发展方向,传统的C、Ku频段因为频带的限制,可用于多媒体宽带应用的资源变得越来越拥挤。目前单颗Ka频段大容量通信卫星可到达上百个Gbps的通
随着共享单车影响着各大市民的出行方式,共享单车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各大共享单车企业都在想着各种营销方式增进用户的关注度和体验度。OFO作为线上最早的共享单车,有
欧阳修体弱早衰,少年近视,中年后身患目疾、足疾、消渴等六大顽疾,饱受病痛折磨。高频率的衰病书写是欧阳修作品中的一大特色。在书写方式上,欧诗多用淡化细节的方式,避免细
在数控切割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下料误差方面的影响因素,严重影响数控切割操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因此,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需全面分析数控切割下料的误差原因,采取合理的措
从管理学角度来说,技术发展必然带来管理模式的变革。随着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深入推进,原有的电费管理模式已限制系统的发展。文章分析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电费管理中的应用
杜甫生于河南巩县,青年时漫游四方,中年宦游于洛阳、长安,期间也曾客居过陇右,晚年漂泊于西南,现存1400余首诗,基本上是在漂泊中完成的,因而他的诗歌创作中映射着所到之处的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当今数控机床在机械生产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但是在数控切割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下料误差等方面问题,严重影响数控切割的精准性。因此,需要在数控切割
目的:了解疫苗种类、免疫程序、采血时间、年龄、性别等因素对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间接ELISA法对2007年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门诊采集到的检测狂犬病毒抗体的891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