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轧带钢板形控制的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josiefei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钢铁行业工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板形质量的要求与日俱增。如果带钢不具有良好的板形,将导致在带钢宽度方向上不均匀分布张力,容易对板形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一个可靠的控制系统对板形偏差进行调节。国外对冷轧板形控制技术的研究早于国内,但引进到国内的相关核心技术都是以“黑箱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核心技术的保密给使用国外板形技术的企业在当优化升级的过程中带来很大困境,造成过度依赖进而丧失与国外竞争的主动权,因此,自主开发板形控制程序尤为重要。而关于板形调节结构调节量的程序更是重中之中,因为这部分程序往往被严密的封死在“黑箱”之中,因此,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主要工作有:(1)查阅大量板形的文献及相关书籍,掌握冷轧板形相关的计算模型和关键板形控制设备的构造及其原理。找出影响板形质量的关键因素及各个影响因素的特点。基于板形辊测量的板形信号对于控制板形、调节板形偏差的重要性,对板形测量模型进行了一定研究。(2)自主应用容许方向法建立板形调节机构调节量的数学模型:板形调节量的计算是板形控制中最为核心的环节,板形控制的效果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调节量的计算精度。本文针对板形偏差推导出评价函数,评价函数仅仅是对板形偏差大小的表示,而如何使板形偏差尽可能的小才是关键,本文创新地应用容许方向法,经过严密的数学推导,求出评价函数的最优解。(3)自主开发板形调节机构调节量计算C程序:正如上面提到过的,国外很多先进板形控制技术都是加密的,尤其是核心程序更是封锁在“黑箱”里,计算板形调节量的程序更不例外,依此,本文依照自主建立的数学模型,将其转换为等价的且更适合于编写C程序的算法,并运用板形调节量计算实例对C程序的运行效果进行分析。
其他文献
该文利用反应磁控溅射技术,在不同的工艺条件(沉积温度、反应气体分压和基片性质等)下制备了本征硬质薄膜BC、CrNx,、NbN和纳米复合薄膜Nb-Si-N等几种陶瓷薄膜,采用EDX,XRD,T
材料的负膨胀行为一直是人们重视的课题。本文关注的是一类钨酸盐及其固溶体材料,这类材料是近年来负膨胀研究的焦点。在综述相关负膨胀材料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考察钨酸盐及其固
石墨烯是由单层碳原子紧密排列为蜂窝状结构的二维晶体材料,特殊的晶体结构赋予了石墨烯许多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石墨烯的杨氏模量达到1100GPa,强度达到125GPa,是钢的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