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的价值和意义已不言而喻,但由于人类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滥用,使得土地资源正面临退化的危险,因此如何能在不破坏土地生态系统平衡的前提下进行开发,保障土地资源能够为人类永续利用,已成为世界各国所共同面临的一个课题。而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压力迫使对土地的开发利用忽视了土地资源的生态价值,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现象。土地利用方式直接影响土地生态承载能力,因此本文在调查我国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土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误区,并通过借鉴外国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法律制度,试图找到构建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法律制度的原则和方法。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提倡在树立土地生态价值观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利用,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构建我国土地利用的法律制度。目前,我国土地资源状况值得忧虑,质量持续恶化,土地污染事故和土地沙化现象不断发生。而且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下,存在着严重的浪费,又进一步加剧了土地资源的短缺,使得土地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为规范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行为,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必须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法律制度,我国现存的关于土地资源利用的法律制度亟须予以完善。本文从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土地资源危机的成因是:对自然资源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关系认识不清而导致的制度失当。通过借鉴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日本等国的土地资源管理制度,论证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法律制度。土地资源经济价值属性与环境生态价值属性兼具的特点决定了必须在生态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开发利用,才能实现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本文着重从树立生态价值观以及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的角度探讨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法律制度,提出了土地资源生态价值的资产化管理机制、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健全利益约束机制、启动国土生态整治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土地使用权流转价格机制以及市场交易机制等制度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