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南地区黄土年代学与风化特征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nyn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依托辽南地区七顶山黄土沉积剖面,对黄土年代地层进行光释光(OSL)测年研究,并对剖面的常量元素进行测试,结合古地磁数据资料等,并与东部丘陵平原区已有研究进行比较,系统地分析了黄土地层年代学特征及风化特征。年代学结果表明,七顶山黄土堆积的开始时代为中更新世早期。相当于黄土高原的马兰黄土堆积时代为晚更新世,离石黄土与马兰黄土的分界年代为100-110ka左右,这与黄土高原的研究结论相一致,反映地球轨道参数控制的气候变化。马兰黄土的堆积时间集中在末次冰期(MIS4-5d)的早期和晚期(MIS2),对应时代为22-31ka和86-113ka,而在末次冰期中期(MIS3),由于较高的气温和丰沛的降水及地势条件的影响,造成本区大约4-5万年的地层缺失。中国东部丘陵平原区年代地层学研究显示马兰黄土堆积是比较连续的,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风化特征结果表明:辽南地区黄土中的SiO2、Al2O3、TFe2O3的含量明显高于陕西洛川黄土,MgO、CaO、Na2O含量明显低于洛川黄土,而与镇江下蜀黄土和洛川古土壤的含量比较接近,K2O、MnO、TiO2含量各地比较一致,P2O5的含量明显低于洛川和镇江;辽南地区黄土的化学风化基本完成早期去Na、Ca风化过程,并进入中期去K、Si风化阶段;七顶山黄土剖面元素的迁移和富集在马兰黄土和离石黄土中表现完全不同,说明辽南地区在中更新世晚期和晚更新世气候发生明显的变化,由暖湿的气候环境突变为冷干的气候环境。化学风化程度由强至弱依次为:镇江下蜀黄土、陆源页岩、辽南地区、洛川黄土(酸不溶相)、洛川黄土(全样)、上部陆壳。镇江下蜀黄土的化学风化程度最强,辽南地区黄土的风化程度略高于酸不溶相的洛川黄土,而明显大于全样的洛川黄土,主要差异来源于风化过程中不同的气候条件以及粒度效应。
其他文献
在沉积学、构造地质学及石油地质学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综合应用岩心、钻井、录井、测井和地震等资料,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地质与地球物理相结合的
溱潼凹陷台兴地区在自晚白垩世以来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古近系地层中断裂异常发育,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复杂的油藏类型决定了构造精细解释基础上进行断层封闭性研究的重要性。 
长垣南部黑帝庙油气藏具有资源潜力大,分布面积广的特点,是油田保持稳产高产的重要储备区块。但长垣南部黑帝庙油气藏评价难度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在储层展布上,表现为储层
研究区位于苏北盆地溱潼凹陷东北斜坡,研究区古近系沉积体系及储层特征变化大,主力油层为阜宁组三段。目前研究区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沉积相及储层展布特征等研究程度较低。
岩溶地下水是一个不断演化的动态系统,其水文循环过程极为复杂,很难准确描述岩溶含水介质中水流的流动规律,水文模型是研究地下水系统的有效手段,已成为现代水文地质领域的研究热
冲击变质特征是某些陨石的重要特征,也是陨石研究的重要内容。陨石母体在太空中会经历一次或多次的撞击事件,撞击过程中产生的极端高温高压可与地幔转换带和下地幔,乃至外核的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