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松辽盆地是全球晚白垩世最大的内陆沉积盆地,孕育了具有强烈地域特色的松花江生物群和明水生物群。通过对其中的微体化石系统研究,建立了51个微体化石组合(或化石带)。结合岩石地层学、年代地层学、地震地层学、测井地层学、磁性地层学和事件地层学等研究成果,确立了松辽盆地上、下白垩统的界线划分方案及晚白垩世各组的地质时代,进而探讨了松辽盆地晚白垩世微体生物群演替与古湖泊演化之间的关系。获得的主要认识如下:1、泉头组产有晚白垩世重要的被子植物花粉化石Quantonenpollis,Cranwellia,Scollardia,Lythraites,Xinjiangpollis,Gothanipollis,Triporopollenites等和晚白垩世被子植物化石Platanus septentrionalis,Trapa angulata等。磷灰石裂变径迹和锆石U-Pb法给出的泉头组的合理年龄值应小于100Ma。因此,松辽盆地上、下白垩统的界线应在泉头组的底界,即泉头组与登娄库组之间,而不是泉头组的顶界。2、青山口组一段黑色泥岩、页岩具有有机碳含量高、重排甾烷含量低,生物标志物出现28,30—双降藿烷和伽马蜡烷,干酷根碳同位素具有正向偏移等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表征为青山口组一段黑色页岩、油页岩是古湖泊缺氧事件的产物,它对应于白垩纪古海洋Cenomanian—Turonian期界线附近缺氧事件,二者具同步性。3、通过生物地层学、年代地层学、磁性地层学和事件地层学研究,认为泉头阶大体相当于Cenomanian阶,青山口阶相当于晚Cenomanian—早Turonian阶,姚家阶对应于晚Turonian—Coniacian阶,嫩江阶对应于Santonian—Campanian阶,四方台阶和明水阶相当于Maastrichtian阶。4、通过对松辽盆地上白垩统的岩性、岩相及微体化石分析,认为滨浅湖相是微体生物群最为发育的相带,其次为三角洲前缘相和三角洲分流平原相。高水位期的滨浅湖环境(如青山口组和嫩江组),化石属种具有高的分异度和丰富度,化石纹饰结构趋于复杂化、多元化;低水位期(如姚家组),微体化石分异度和丰富度低,纹饰结构相对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