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北麓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体系研究及分析--以玛纳斯河流域为例

来源 :新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山北麓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是新疆区域发展“东联西出”全方位开放的轴心地带,是人类活动对天山北麓生态系统影响时间最长,程度最深,范围最广的区域之一。玛纳斯河为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内陆河,玛纳斯河流域生态系统以天山山地和准噶尔盆地两个不同类型的亚系统组成,这两个亚系统又分别与其他流域组合成独特的生态系统。玛纳斯河流域从20 世纪 50年代开始进行大规模农垦,耕地面积不断扩大。近年来,玛纳斯绿洲演变主要表现为四种模式:天然绿洲-人工绿洲;荒漠-人工绿洲;人工绿洲-荒漠;天然绿洲-荒漠。其中人工绿洲演变过程强烈,人工绿洲面积不断扩大,但部分区域因耕地盐渍化、沙漠化转而弃耕,成为撂荒地,人工绿洲-荒漠、荒漠-人工绿洲的演变过程同时发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众多的人与自然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人类活动强烈干扰自然生态环境,生态系统出现了不稳定波动,河流下游断流,土壤次生盐渍化,尾闾湖盆干涸,土壤板结肥力退化,森林资源锐减,导致超出生态安全阈值的环境退化。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本文在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并对流域进行了实地考察,提出了以玛纳斯河流域为例的干旱区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用AHP方法将评价体系设定为3层((目标层、项目层、因子层)26个指标(地面坡度、降水强度、植被覆盖度、自然灾害强度、景观多样性指数、草地退化率、冰川退化率、森林演替速率、保护区面积比、水资源开发强度、坡度>25 °的耕地比重、单位面积水资源量、灌溉有效率、绿洲指数、盐渍化指数、防护林指数、天然草场生产力、荒漠林覆盖率、荒漠化指数、万元工业产值废物排放量、农民纯收入、林草业与农业比率、人均GDp、人口密度、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万人在校大学生数),通过专家打分和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使用当前指标、数据对研究区生态系统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得知玛纳斯河流域生态系统基本稳定,分析了玛纳斯河流域生态系统现状成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其他文献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秸秆资源量巨大,合理利用秸秆资源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以位于川中丘陵地区的四川省安岳县为例,采用农田样方观测法、模型估算法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各种气候异常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强,不仅影响社会稳定,而且影响经济的发展。降低洪涝灾害脆弱性逐渐成为人们应对自然灾害、减少经济社会损失的
厄普顿·辛克莱是美国“揭黑幕”小说家,其作品传入中国已有九十余载.文章通过系统梳理辛氏作品在中国的译介历程,发现其作品在中国的译介呈现重译多、题材广、选篇佳的特点,
在近代化演进过程中,哈尔滨饱受水、旱、火、兵等灾害的侵扰,这些自然和人为灾害对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面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其危害性也伴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而日趋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