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文明几千年来从不间断的发展雄辩地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立足并将永久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滋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2015年5月4日他与北京大学学子座谈,也多次提到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自信。2017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全方位提出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重点任务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发展全面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有新时代的特征,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也应当有更科学的阐释,各阶段教育也应重新认识并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做好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相关工作,形成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的完整体系。小学阶段是少年儿童基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小学生的成长有重要意义。有学者指出:公元21世纪中国小学和幼儿园的小朋友仍在背诵公元8世纪的唐诗,从中感受美和理性的教育,这在全世界都是奇迹。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基础教育的广袤田野上为小学生所完整认知,并从他们起持续传承,中华文脉定将永久延续、历久弥香、历久弥新。传统文化教育和传承的前提和基础是对文化的合理认知。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准确把握当前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探寻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提升小学生传统文化认知的策略,为小学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本文安排四章内容展开论述,首先厘清研究的基本问题,梳理传统文化认知的相关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参考思路;接着,以小学阶段学生的价值观养成为根本出发点,尝试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挖掘传统文化对小学生的教育价值;进而,选取笔者工作所在的城市广东省Y市的三所城市小学四至六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调研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对传统文化内容的认知情况及影响小学生传统文化认知的因素,分析小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最后,立足儿童发展和小学教育管理的相关理论,从激发兴趣、完善管理、家校互动等方面提出提升小学生传统文化认知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