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香椿种源试验与选择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xgodkil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栽植于南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采自广西靖西县、武鸣县、巴马县、马山县、灌阳县、昭平县、隆安县、都安县、阳朔县等香椿主要分布区9个种源的香椿进行种源试验与分析,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芽用种源试验3个重复,30株小区;材用种源试验5个重复,3株小区;研究不同种源香椿的芽用性状和材用性状,得出以下结论:(1)芽用香椿出芽量与各个营养指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产量与椿芽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游离氨基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采摘时间与出芽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相关关系,同时采摘时间还与椿芽粗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2)椿芽的品质不仅受种源自身的遗传因素影响,也受不同的采摘季节影响。不同种源对椿芽平均出芽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蛋白质含量影响极显著,对椿芽干重比也有显著影响,而对其他测定指标影响差异不显著。采摘时间对平均出芽量、椿芽长度、产量、干重比、游离氨基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蛋白质含量、Vc含量影响极大。(3)香椿的材用性状树高、地径和冠幅在种源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而胸径在种源间差异不显著。林龄对地径、树高的影响极为显著,但对冠幅的影响不显著。(4)各个测量性状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具有很大的改良潜力,其中芽用性状出芽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蛋白质含量以及材用性状树高、胸径的种源遗传力均大于0.8受到较强的遗传控制。(5)建立了椿芽产量与椿芽长度(x1)、椿芽粗度(x3)的回归方程:y=2.555+0.910x1+3.671x3。(6)地径、冠幅在生长早期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树高呈显著正相关;且简单相关系数表现出地径>冠幅>树高。为优良性状的早期鉴别和预测提供参考。(7)芽用香椿以出芽量、芽长度、芽粗、产量、干重比、游离氨基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蛋白质含量等8个指标进行综合指数选择法选择,按20%的入选率,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认为种源90、种源20为广西芽用香椿优良种源。采用综合指数选择法,对材用林进行早期分析,初步得出早期表现较优良的种源为种源60、种源80。
其他文献
【摘要】新型建筑墙体材料机械化、减少施工现场湿作业、改善建筑功能等现代建筑业发展要求而生产的墙体材料,就我国现阶段而言是指除黏土实心砖以外的所有建筑墙体材料。我国新型墙体材料的产量快速增加,产品质量和产品得到明显的改善,技术装备水平也较快提高。  【关键词】新型建筑墙体材料的类型 特性和问题 外墙保温技术及节能材料  1 新型建筑墙体材料的类型、性能和问题  《新型建筑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和使用管
期刊
【摘要】当今我们处在与媒体无缝对接的时代,而媒体不仅是我们的信息来源,更要发挥社会把关人和守望者的角色功能。自杀作为社会生活中反常态事件,必然引起媒体的关注和追逐。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即在自杀事件报道中,媒体应遵循的伦理原则和应采取的报道方式。在“维特效应”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基础上,提出对青少年的自杀预防知识的普及和在自杀报道中应体现的健康传播理念。  【关键词】新闻伦理 自杀报道 维特效应 媒体责任
期刊
【摘要】美术欣赏课对学生的成长必不可少,究竟从什么地方人手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呢?欣赏要突出重点,要手段多样,要角度独特,要调动情绪,要言简意赅,以达到开阔眼界、培养爱好、陶冶情操之目的。  【关键词】 初中美术 农村 欣赏 兴趣 激发  著名美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曾说:“一个人要出成果,原因之一就是要顺乎自己的兴趣,然后再结合社会的需要来发展自己的特长。有了兴趣,苦就不是苦,而是乐。到了这个境地,工作
海洋牧场逐渐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能够接受的新型渔业发展模式。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海洋牧场建设的人力和物力投入,海洋牧场在沿海多个省市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在建和已建的海
随着科学技术的,先进的技术不断在医疗设备上得到运用,医疗设备往往是多学科技术的结合,自动化程度和复杂程度越来越高,这就给医疗设备维修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备维修管理也越来越显得重要。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已成为质量评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大大提高了临床诊治能力和水平,而且有立竿见影的收益。随着我国医院规范化管理工作的推进,医院设备管理方成为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且正为越来越多的医院所共识。 
期刊
该文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就声学方法在渔业资源评估中的具体应用作了详细的论述;第二部分以声学评估到的实际结果为基础,讨论目前所采用的渔业管理措施及其实施的的实
【摘要】高考是每一位考生人生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对考生的前途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许多中等生不知道应该如何坦然面对。高考不仅是一场知识的比拼、一次选择人生的考试,更是一场心理和智慧的较量。高考之战是无声的、残酷的,使每一位考生承受着巨大的考验与压力。在数学教学中,中等生占了绝大部分,如何提高中等生的数学成绩,是每位数学教师时刻思考的问题。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本人从几个方面做过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