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禽脑脊髓炎病毒(Avian Encephalomyelitis Virus,AEV)是一种小RNA病毒。侵害鸡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其它实质性器官,该病毒通过口-粪途径传播,具有水平和垂直传播的能力。由于它极大的稳定性,被污染的区域可能长期保持传染性。鸡胚适应株Van Roekel是高度嗜神经的,并且在鸡的肠道内不能有效的生长,而野毒株却是嗜肠道型的。尽管这样,野毒株和Van Roekel株的病毒多肽具有一致的抗原性。幼鸡感染该病毒后,引起麻痹、头颈震颤甚至共济失调,而成鸡常呈亚临床感染或导致产蛋量和孵化率下降。病毒的感染性不受氯仿、低pH、胃蛋白酶、胰酶和脱氧核糖核酸酶的影响,镁离子可增强病毒对热的稳定性,病毒的浮密度为1.31g/ml,直径为22-30nm,该病毒主要在鸡胚中增殖,在大多数细胞培养物中不生长。 1932年Jones首次报道了在1930年美国新英格兰地区幼鸡群爆发的禽脑脊髓炎。随后十年中,在欧洲、加拿大、日本和澳大利亚都有此病的报道。八十年代,该病传入我国。AEV一直被认为是最重要的禽病病原之一,尽管它很重要,但有关其基础生物学,发病机理的了解却较少。本项研究,旨在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手段,搞清楚AEV基因组的序列和结构,从而探讨基因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本研究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AEV的增殖,纯化和电镜观察,用1:5倍稀释的AEV-NH937株和阴性对照PBS分别经卵黄囊接种于6dSPF鸡胚,继续孵化10d后,收集尿囊液。比较接种组和健康对照组鸡胚的大小,结果显示,健康对照组鸡胚明显大于接种组。分离、提纯AEV,把纯化的病毒在电镜下观察,证明确有大量AEV病毒粒子存在,说明AEV在鸡胚中成功扩增;第二部分是AEV-NH937基因组的序列测定工作。根据Calnek疫苗株序列设计了9对引物,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成功地扩增了AEV-NH937毒株的全基因。把它们分段克隆在pUCm-T载体上,经序列分析,获得了AEV-NH937毒株的基因组全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基因组全长为7055个核苷酸,与calnek疫苗株具有94.3%的同源性,编码一个含2134个氨基酸的多聚蛋白。这是国内首次对AEV基因组全序列的分析;第三部分:AEV外壳蛋白VP1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融合表达、纯化及活性研究。将VP1基因编码区的810bp片段插入载体pGEX-4T1构建表达重组质粒,然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后,用聚丙稀酰氨凝被电泳分析。结果表明,表达产物为53KD的融合蛋白。经超声波裂解,用尿素溶解包涵体,电泳纯化后,利用ELISA检测VP1 外壳蛋白,表明具有一定抗原性;第四部分:应用原位杂交检测 AEV i用 D i g 标记的探针与sd、10d、20d的攻毒鸡脑组织杂交,来检测那V的RNA。结果 显示,sd、10d、20d的攻毒脑组织切片均有阳性杂交信号,阴性对照却没有 杂交信号,该方法与其它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平行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