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中国草书史上看,张旭、怀素在魏晋草书基础上发展出狂草书法,达到唐代草书发展的高峰,二人引领了中晚唐的狂草书风。直到宋代,狂草书风依然引起巨大遗响。在宋代,尤其是北宋中后期,张旭、怀素为代表的狂草书风,引起宋人的广泛讨论。宋人一方面极力恢复书法艺术正统“六艺”之地位,一方面又将书法艺术向个人意趣靠拢。相对于书法艺术重“二王”的传统标准,张旭、怀素之草书未免不是一个另辟蹊径的选择。宋四家中,蔡襄一生旨在恢复书法法度的同时践行创新,晚年粗知张旭、怀素之狂草精神符合自身书学追求,于法度之中张弛有度;苏轼不善草法,却于张旭、怀素草法中悟得书法真谛,批判性地接受了张旭、怀素;黄庭坚渐悟张旭、怀素书意,诠释狂草书法,使得宋代草书达到最高峰;米芾大半生致力于重振魏晋书风,讥讽张旭、怀素变乱古法,却又临习狂草、好怪尚异。从草书的角度来看,蔡襄书法取其意,苏轼书法取其势,黄庭坚书法取其神,米芾书法取其逸。北宋之后,张旭、怀素狂草之法远矣,宋人草书仅得其局部特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