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寨中心广场的地域特性研究——以广西三江县程阳八寨为例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ra555551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侗族建筑受到关注以来,从各方面调查研究侗民族的学术成果有增无减,却极少论及侗寨的广场空间。空间是建筑的灵魂,人类精神世界的方方面面都物化在建筑物上,继承地方建筑的空间形态并能加以合理运用,对民族精神的传承有重要意义,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现代中国大地上的广场空间学界多以“舶来品”视之,认为中国本土无“市民中心”式的广场,最接近广场的开放性空间因只具备了部分广场特征而被归为“准广场”。探讨目前中国城市广场地域特色的课题成为现阶段的热点,无奈本土广场设计多源于西方广场设计理论,本土若存在“市民中心”意义上的广场将对本土建筑所围合的广场空间地域性特色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侗族是南方少数民族之一,是中华大地上五十六个民族中的一员,侗族人民栖身于南方大山之中,村寨散布于喀什特地貌的山坳里。长期以来,侗族在自身的发展建设中,创造出许多专属于本民族的文化特色,营造出极具民族特色的村寨空间。不同于平原地区传统村落的格局,侗族村寨不以街巷的线性空间为主题开展公共生活,聚居于山区之中的山地民族一一侗族聚落,则是以广场的模式溶于侗人的生活之中。  本文从侗寨中心场的地域特性入手,通过侗寨聚落空间形态以及侗族传统建筑演变的研究,探讨了侗寨中心广场的形成。再结合侗族文化,通过对地理环境、侗族村寨的建设模式以及侗寨广场上所发生的节庆活动、円常行为活动详细情况的探究,剖析侗寨广场的地域特性,总结得出注入了地域特性的侗寨广场具有中心性,遂称其为中心广场。并对程阳八寨的中心场逐个探究,深入走访各村各寨,对岩寨木匠世家传人杨似玉师傅和一些寨民进行访谈。总结访谈录和田野调查中从寨民处获得的零碎信息,分析测绘所得示意图和摄影记录所得图像,发现中心场的选址、布局深受汉风水文化的影响,且充分结合自然环境条件,反映出中华民族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大宇宙观,为现代城市广场地域性建设提供了新的线索。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化与城市现代化的到来,城市建设已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很多城市的自然禀赋及文化特征不断被城市建设的大潮所淹没,导致城市特色的逐渐隐退和消失。如何摆脱“千
大学及其校园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发展的过程。传统的著名大学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几百年的漫长历程,即使是现代高速“催产”出来的优秀大学,也一样有它自己的生长周期,而如何建构一
秦岭是横亘于中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巨大山脉,被称为“天下之脊,中原之龙首”,它在整个中国乃至全世界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随着秦岭中央国家公园的广泛关注,依托秦岭北麓“72
文章首先对现代城市街道的基本构成状况和布局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具有交通性功能的街道,即交通性道路空间与人行空间等多元空间复合的街道模式,是现代街道的主要形式之一,并由
进入21世纪,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医疗建筑在我国迎来了黄金发展期。我国的医疗机构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抓住这样的难得的机遇,迎接
作为城市人工空间和自然空间的过渡地带,城市滨水步行带是人们摆脱繁忙的城市生活寻找自然气息的一个出口.无论对于市民还是游客来说,都是很重要的活动场所,在人们的生活中发
目前,在建筑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是找回城市和建筑的个性特色,这已引发了建筑创作的多元化思考。对建筑象征文化的研究就是这类思考的一个方面。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将给建筑创作
城市照明使得人们的活动时间得以延迟到夜间,并且通过人们视觉的感知将城市环境有意识的照亮,从而形成了一门新兴的“设计光亮”的艺术。城市照明塑造了新的城市环境,为城市
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是当今社会建设的主要目标,通过实施空间引导,基础设施,社会制度等方面的一系列措施,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在此发展建设过程中,人口密集地区成
社会的现代性转型、城市形势的变迁、市场利益的追逐、城市形象的改善每每需要城市作出回应,新陈代谢式的城市更新正是上述议题的微观表征.同时,价值取向的日益多元、法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