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知识经济时代,夯实基础教育的基础,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增强民族的软实力,已演变为世界潮流,成为世界各国新世纪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基础教育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是,随着中国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的快速提升,社会对基础教育不断地提出新的要求,人们对优质基础教育的需求也愈加强烈。而处于变革中的基础教育,旧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完全解决,新的矛盾又在不断涌现,基础教育客观存在的问题,制约其教育功能的充分实现,无法满足社会和人们的现实需求。于是,基础教育就一直处于风口浪尖,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静心地、仔细地聆听人们关于基础教育小学阶段的批评以至于非议与责难的种种问题后,就不难发现,由于批评主体的知识素养、主观需求、思考问题视角等的不同而使问题显得纷繁杂乱,容易使一些局外和局内的人感到茫然,似乎无药可医。也就不难理解,一些改革的举措之所以能够出台,之所以昙花一现。实际上,小学教育阶段的诸多问题,除去历史、文化、制度等宏观因素外,在中观和微观的层面上,皆与小学新生的适应性教育有直接或间接的关联。 基础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大厦的基石,小学教育又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小学,是儿童学校生活的开始。儿童起始年级的适应性将对其产生深远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将决定着儿童今后对学校生活的态度和趋向,并可能影响儿童今后的学业成绩和社会成就。因此,小学新生学校适应性问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观察、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天津市区三所小学新生的学校适应性现状进行调查,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促进小学新生学校适应性的建议。 本研究有如下发现: 1.新生学习适应性存在问题较大,尤其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方面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 2.新生社会适应性发展良好,但在自主能力、遵守规则能力方面仍存在欠缺; 3.新生的身体适应性总体上比较差; 4.新生的学习适应性、社会适应性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均显著相关,身体适应性虽与学业成绩无显著相关,却与学习适应性、社会适应性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新生的学校适应性发展将对学生的学业水平产生重要的影响。 针对以上新生学校适应性所凸显出的问题,本研究提出幼儿园、学校及家庭三者要加强沟通,通力合作,形成一股教育合力,提高小学新生的学校适应性,促进小学生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