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支付协议和电子现金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hecha_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商家、消费者及银行等各方面是通过Internet连接在一起的。电子商务的信息均要通过这样一个开放的网络传递,使网上交易存在各种风险。而电子商务活动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电子商务活动各环节的电子化。电子支付具有方便、快捷、高效、经济的优势,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整个支付过程,支付费用仅相当于传统支付的几十分之一,甚至几百分之一。上网购物采用电子支付是必然趋势。 如何通过电子支付安全快捷地完成整个交易是人们上网购物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因而电子支付是电子商务系统的核心。脱离了电子支付,电子商务无法实现各环节电子化;电子支付的问题处理不好,会使人们对电子商务持观望态度,严重阻碍电子商务的普及和应用,并最终影响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 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电子支付的效率、安全性和实用性是电子商务研究的一大热点,其中密码技术是重要的解决手段之一。本文探讨密码学在电子支付中的应用,研究了电子支付协议、电子现金系统和电子支票系统,研究成果如下; 1.本文分析比较了SSL安全协议和SET安全协议,针对SET安全协议的不足,提出了比较具体的改进措施。引入交易认证中心CA将交易数据存放在交易认证中心的数据库中,加强了交易数据的管理安全性。商家和消费者对商品进行了内容、质量等认证,使新协议满足了原子性。公平性是支付协议应具有的性质之一,它使得交易双方处于同等地位。在任一步停止交易双方中任一方不比另一方吃亏,SSL安全协议和SET安全协议都是先付款后发货。本文提出一个新的电子支付协议,将支付命令分为预支付命令和支付命令,先冻结消费者的支付金额,在确定消费者收到加密商品时再划款,较好地实现了公平性,比较适合可在网上直接传递的数字商品的交易。 2.对电子现金的研究状况作了总结,介绍了可分电子现金的发展状况。电子现金的“可分性”是为了解决传统的找赎问题,即将一个大额的电子现金化整为零来实现对用户的找赎。以往的可分电子现金系统由于技术实现复杂,计算量大等原因,难以投入实用阶段。本文中将“可分性”转化为“等额支付”。基于秘密共享技术设计了一个可分电子现金系统,一旦超额支付便可得到共享的秘密——消费者的身份,并将电子现金的金额明确标出,使电子现金像传统现金一样使用方便。在此系统基础上引入可信第三方设计了一个可撤消匿名性的可分电子现金系统,能对电子现金进行向前或向后跟踪。两个电子现金系统中电子现金的序列号由商家给出,只有商家和消费者知道,可防伪造. 3.对电子支票的研究作了介绍、D.C人叨。提出的电子支票系统中电子支票的面值由一些固定的公私钥对来表示,不同面值的电子支票的验证和签发对应不同的公私钥对.电子支票面值越大,计算量越大,效率会被减低.本文对电子支票的面值和有效期取Hash值作为该电子支票的公钥,对应的RSA私钥由银行计算,这样解决了计算量随电子支票面值增大而增大的间题.新的电子支票还可让在乎利息的用户和商家可以协商交易金额存入商家帐户的时间,且可根据情况灵活改动该时间.对于到期未花费掉的电子支票可进行汇兑到持有者的帐户或更换新的电子支票,并对新的电子支票系统作了安全性分析.
其他文献
凯特·肖邦的《觉醒》一直被认为是女性主义意识觉醒的一部代表作,本文试图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对这部小说进行解读,从女性与自然的亲近性入手分析女主人公艾德娜女性主体意
伴随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逐渐完善特别是WTO的加入,中国的教育市场和教育环境也在发生重大的变革。 面对教育改革的深化,国外教育机构对中国教育市场的冲击,以及被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从产生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它的基本原理现在是否过时?这是一些不了解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人们感到最为疑虑的问题,也是社会主义敌人攻击的焦点,很有必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公平正义的实现必须依靠公平正义的制度来保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是保障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实现的基本经济
本文在PLC的特点之上采用了模糊控制原理进行研究,给出了基于西门子S7-300PLC的模糊控制器的设计方法,提高了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当今世界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教育是立国、立人之本的思想已为世界普遍认可和广泛实践,作为重要的国际性教育思潮的终身教育所倡导的理念和基本原则已深入人心,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形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股票市场迅速发展,股票价格变化已开始从多个方面对我国传统的货币政策操作提出了挑战。尽管我国货币当局和国内学者已开始关注股票价格与货币政策
随着综合体建筑的日益繁荣,建筑功能的更加多样化,各种为建筑物服务的系统越来越多,如何让这么多的系统功能互相结合、互相促进,电气智能化系统的重要性已经毋庸置疑的突显出
本论文把训政前期的党政体制这个中国政治作为研究对象,其目的在于把握党政体制及其运作机制的本质特征和模式。本论文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为指导,提出了“党政体制”这个关
本文以主题学为主要研究方法,着眼曹操现有的作品,放眼作者生平、经历、言论和思想,在文本中发见文化和主题,在主题的建构中把握方向和线索,从而发掘创作主体的心态、人格等文本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