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龄期混凝土断裂性能和微观结构的试验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der_z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混凝土材料科学和结构科学的发展,兴建的大型混凝土工程日渐增多,高强高性能混凝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因早期裂缝引起的结构失效和耐久性问题等也日益突出。因此,急需研究混凝土早龄期阶段微观结构和宏观力学性能的发展。只有掌握早期混凝土性能的发展并采取相应措施,才能保证混凝土工程的长期质量。 论文以混凝土硬化时间作为混凝土早龄期的定义指标,研究内容包括: (1) 基本力学性能。普通混凝土和高强混凝土早龄期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应力-应变全曲线分析。 (2) 断裂性能和材料脆性。采用双参数模型研究普通混凝土和高强混凝土在早龄期阶段断裂性能的发展;利用Hillerborg虚拟裂缝模型中的特征长度,判定混凝上材料脆性的变化。 (3) 微观结构。利用压汞法研究普通混凝土和高强混凝土早龄期阶段孔隙率和孔径分布;通过显微电镜扫描观察混凝土的界面过渡区。 (4) 养护条件,粗骨料最大粒径和硅灰对混凝土强度,断裂性能,材料脆性以及界面过渡区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早龄期各项性能发展有一定规律,彼此之间存在联系: (1) 混凝土的强度,断裂参数和孔隙率的减少随龄期的发展趋势基本相同,即早龄期阶段增长较快,后期增长放慢;可以在孔隙率和抗压强度、断裂韧度之间建立一定的定量关系。 (2) 水灰比减小,早龄期性能的发展较快,高强混凝土的“成熟”速度大于普通混凝土。 (3) 养护条件,粗骨料最大粒径和硅灰对混凝土的强度,断裂性能和材料脆性都有一定影响。硅灰改善了界面过渡区中的孔结构和物质组成,提高了街界面区的粘结强度。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360个带仓顶室的筒承式筒仓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应用模态分析提取的频率和振型对带仓顶室的筒承式筒仓模型的整体频率、主体频率和落地仓顶室频率
地基处理一直是土木工程中比较活跃的研究领域,复合地基理论研究十多年来,得到了较大的发展。CFG桩法就是近几年来得到大力推广和不断使用的地基加固处理技术之一。 本文首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建筑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活,建筑物除了给人们提供庇护场所的同时,其特有的艺术性、技术性也逐渐显现出来。 换句话说,建筑不但反映了人类的最基本需求,还
现代多功能综合性高层建筑广泛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转换层结构形式以满足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的要求。该类建筑转换层处竖向刚度有较大变化,加之存在预应力效应,整体动力特性和抗震
再生水作为“第二水源”,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再生水在节约水资源和改善环境质量方面具有典型的经济外部性。根据经济外部性理论,对再生水资源经济外部性的类型、
天津市供水管网的漏损情况一直较为严重,其中爆管、折管事故所造成的漏水量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天津市爆管、折管数据库系统的开发与建设,对提高管网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
本文首先对结构振动控制中的各种控制策略和控制装置的研究问题进行了剖析。利用Matlab及Simulink软件包考虑结构的线性和非线性情况建立了水平双向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动力反应
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日益要求开发三维城市空间,深基坑工程也随之增多,工程规模和技术难度都越来越大。土钉支护是用于土体开挖和边坡稳定的一种新的挡土技术,由于经济、
本文在参考现有预测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的结合在汉口东区污水量预测的可行方法,分析了各种混合训练算法,建立了自适应遗传一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进行模拟
船舶撞击是航道桥梁设计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还没有专用的桥梁设计规范或指南。现有的工程实践中,广泛采用AASHTO的《公路桥梁船撞设计指南》作为设计依据。因此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