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扇贝壳的保鲜材料制备与应用

来源 :江苏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hua2307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扇贝壳为原料,通过球磨机粉碎制备扇贝壳粉,以硬脂酸钠为改性剂,粉体活化度为指标采用湿法改性制备改性扇贝壳粉,采用响应面法对贝壳粉改性条件进行优化,对最佳条件下制备的改性扇贝壳粉进行表征实验,观察粉体改性前后的微观结构、官能团以及晶相变化。以制得的改性扇贝壳粉和壳聚糖溶液为原料,制备改性扇贝壳粉/壳聚糖复合膜,通过测定复合膜材料的理化性能,研究复合膜的最佳制备条件。最后研究改性扇贝壳粉/壳聚糖复合膜对红颜草莓和千禧圣女果的保鲜效果,为开发以贝壳为原料的新型保鲜剂提供了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文首先对扇贝壳粉的最佳改性条件进行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试验,探究改性剂用量、改性温度、改性时间对粉体活化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改性条件:硬脂酸钠添加量为2.53%,改性温度为80.70℃,改性时间为43.19 min,此时贝壳粉的活化度为76.33%。(2)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粉末衍射仪分别对贝壳粉体改性前后的微观结构、官能团和晶型进行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经改性后的扇贝壳粉的红外图谱中出现-CH3和-CH2伸缩振动吸收峰,证明贝壳粉体表面存在CH化合物。通过1500倍和6000倍下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扇贝壳粉颗粒表面被硬脂酸钠成功包覆并且颗粒较为分散,颗粒间间距较大。比较XRD图谱发现,改性前后贝壳粉的衍射峰并未发生改变。试验表明湿法改性成功制备了改性扇贝壳粉,制得的粉体具有良好的分散性,通过改性极大降低了原粉体的团聚现象,但是改性并未破坏粉体的晶体结构,不影响贝壳粉的原有性质。(3)改性扇贝壳粉/壳聚糖复合膜的制备:在最佳条件下制得的改性扇贝壳粉与壳聚糖溶液均匀混合后,取部分混合溶液置于亚克力板上流延成膜。通过研究复合膜的力学性能、水蒸气透过量等指标发现当改性扇贝壳粉的添加量为1%时,复合膜综合性能最佳。与壳聚糖膜相比,贝壳粉/壳聚糖复合膜拉升强度提高26.4%,断裂伸长率提高21.5%,水蒸气透过量降低11%,透光率提高35.7%,溶胀率降低12.2%。(4)改性扇贝壳粉/壳聚糖复合膜对红颜草莓、千禧圣女果的保鲜效果研究:将制得的贝壳粉/壳聚糖复合膜应用到水果保鲜中,研究薄膜对水果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膜处理,可以减缓果蔬硬度降低,降低水分、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和可滴定酸的损失速率,延长果蔬的贮藏时间。该论文有图27幅,表14个,参考文献103篇。
其他文献
据资料统计,我国水产品总产量自2015年以来不断增长,截止至2020年,水产品总量增长至6549.02万吨,其中海水水产品总量3234.64万吨,淡水水产品总量3314.38万吨,养殖水产品总量占比也持续稳定增长,至2020年达79.8%,水产品总量的不断增加反映了国民对水产品的需求也在持续增长,大众饮食结构也在逐渐发生改变,膳食水平进一步提高。人们对于水产品的消费需求结构由四大家鱼等经济型淡水鱼
学位
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为我国重要的渔业资源和养殖贝类。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皱纹盘鲍野生资源量快速下降、濒临枯竭,随着人工繁育技术的突破,我国皱纹盘鲍底播增养殖在90年代起得到快速发展,但底播初期高死亡率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本研究在皱纹盘鲍底播海区资源调查基础上,探讨了底播后皱纹盘鲍密度与藻类、敌害生物丰度的关系;系统评估了两种标记方法对皱纹盘鲍生理和
学位
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渔业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提高。随着渔业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水产病害的发生机率也日益增加。目前行业防治水产病害的主要方式还是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类药物为主,不仅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也导致抗生素在鱼类体内的富积,对处于食物链顶端的消费者的健康构成威胁。因此,如何更合理有效的防治水产病害以及采取何种绿色无污染的途径是当下水产养殖业面临的首要问题。乳酸菌作为一类公认的益生
学位
几丁质来源多样,尤其在虾,蟹和昆虫的外壳中有较高的含量。几丁质具有高度有序的晶体结构,使其不溶于水和大部分有机溶剂,且工业利用率低。几丁质脱去55%以上的乙酰基获得壳聚糖,由于壳聚糖具有吸附性和安全性,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农业和医药等领域。几丁质脱乙酰酶(Chitin deacetylase,CDA,E.C.3.5.1.41)可高效催化几丁质,催化过程安全环保,可制备高品质的壳聚糖。然而目前报
学位
香菇(Lentinula edodes)菌丝后熟转色是影响香菇出菇关键的环节,但是一直以来对香菇菌丝后熟转色阶段的研究少之又少,目前关于该阶段研究还仅限于经验之谈,诸多重要的生理特征亟待研究。为此本研究以香菇工厂化生产菌株KS11为试验材料,从生理角度着重分析香菇菌丝后熟转色的作用机理;结合香菇菌包栽培试验、外源试验、生理生化试验,对香菇菌丝的后熟转色情况进行形态特征观察分析、记录并探究不同生理指
学位
肠道中含有高度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其中的微生物菌群处于动态变化中,肠道菌群影响人类的免疫和健康。肠道益生菌参与调节肠道微生物群的平衡,从而有益于宿主健康。新生儿产裖期是肠道微生物定植的关键阶段,本研究采用宏基因组技术分析了产褥期新生儿肠道微生物的动态变化,并对肠道产酸微生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和鉴定,研究了乳酸菌生物学性。本研究对解析新生儿肠道菌群的丰度、多样性和变化规律打下了基础;分离的乳酸菌为婴幼儿
学位
纳他霉素是一种由链霉菌经过发酵生成的天然抗真菌化合物,为多烯大环内酯类,是一种天然的食品添加剂,被广泛应用于各类食品中,对霉菌、酵母菌等真菌的生长和繁殖具有抑制作用。由于纳他霉素具有环状化学结构,在紫外光下容易分解,失去四烯酸结构,丧失其抑菌活性,这致使纳他霉素在透明包装食品中的应用受到极大限制。类菌孢素氨基酸(MAAs)是一类具有紫外光防护作用的小分子、水溶性化合物,由藻类、浮游植物及微生物产生
学位
右旋糖酐酶能够特异性水解葡聚糖中的α-1,6糖苷键,在降解蔗汁中右旋糖酐和益生元的制备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从海洋中筛选到一株产右旋糖酐酶的菌株,对该菌株生长特性、产酶条件、酶学性质及水解产物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筛选到了一株产酶菌株G6-4B,并鉴定为氧化节杆菌(Arthrobacter oxydans),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细菌,无芽孢,无鞭毛,菌体呈短杆状,在含有蓝色葡聚糖的平板上
学位
我国沿海的许多企业就地取材,将储运不便的海产品制成含油性半固态复合调味料,因为该类调味料的工业生产技术要求较低,因此生产企业的实力参差不齐。现在这类产品的标准十分宽泛,不同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相差极大。因此,研究这类调味料生产加工中产品质量的变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利用虾皮酱、紫菜酱和扇贝酱,研究了该类水产复合调味料生产加工过程中脂质的变化趋势,设计出一款适用于该类产品的复合抗氧化剂,优化了产品的
学位
类菌胞素氨基酸(Mycosporine-Like Amino Acids,MAAs)是存在于大型海藻中的一类小分子量的次生代谢物,吸收波长在310 nm-360 nm之间,大型红藻是MAAs的良好来源。MAAs可以以热量的形式吸收太阳辐射而不产生活性氧,从而保护生物体的DNA免受紫外线的伤害。除此之外,MAAs还具有抗光老化、抗癌、抗炎、抗氧化、吸湿保湿等多种生物活性,这使其在食品、制药、化妆品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