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积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和精细化,形成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历史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在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在社会中产生,并将最后位于社会之上的一种存在;社会自治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具有其天然的合法性、必要性和发展的历史性、条件性,即在国家长期存在的过程中,国家与社会始终处于一种竞争和互动的状态,并最终走向社会的大融合。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治理理论对于当前正确认识国家与社会关系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治理体系的构建、对于我国积极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实现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和综合施政具有潜在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文重在探讨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建设的启示,突出社会治理不同于以往的社会统治和社会管理的优越性,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人为本的社会治理思想,从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现状及民生建设的视角出发,结合我国十三五规划中关于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解决民生问题的发展目标,对社会治理模式和未来社会发展方向进行再探索。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出发,第一章主要对社会治理相关概念、社会治理的特征及社会治理的功能进行了阐释,明确了社会治理的方向和时代特征及使命。第二章深入考察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理论的思想渊源及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理论的创生及发展,分别从东西方古代的社会治理理论出发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理论的渊源及形成过程,在此基础上着重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治理思想进行了系统梳理。第三章在第二章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理论的理论内涵及在当前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第四章重点探讨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理论思考与实践创新,重点探索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理论基础与发展的现实趋向,在遵循社会建设规律和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的基础上的发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