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识决策领域中心理惯性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_go_0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惯性,特指人类本身具有无意识重复行为或者心理的一种倾向,它是人们习惯和个性化心理世界形成的基础。儿童期的心理惯性主要体现为正常儿童的重复练习、重复游戏与自我刺激行为,以及自闭症等心理疾病患儿的刻板行为。在有关正常少年、成人和老年心理的众多研究里,也可以看到诸多体现出心理惯性特点的心理现象,不过暂未发现来自无意识决策领域中的有关证据。那么,人类的心理世界里,究竟是否普遍存在类似于物理惯性的心理惯性呢?基于对已有研究的梳理、以及与物理惯性和生理惯性的类比,答案似乎是肯定的。但是,由于缺乏来自无意识决策领域的证据,尚限于对无意识决策领域中疑似现象的观察,故人类心理世界里究竟是否普遍存在类似于物理惯性的心理惯性现象这一问题,依然悬而未决。若能够系统地检验人类无意识决策领域中是否存在心理惯性现象,探寻它们的共同特征及其所反映的心理本质问题,将可以弥补之前有关心理惯性现象缺乏系统探讨的不足、将诸多体现出心理惯性特点的现象整合起来,从而有助于理解心理现象的整体面貌和加深对人类自身的认识。本研究的目的在于:(1)系统检验无意识决策领域中是否存在心理惯性现象,若存在,则进一步探讨心理惯性的具体特点及其影响心理惯性展现的诸多因素,以弥补有关研究的不足,为回答人类心理世界里是否普遍存在心理惯性现象这问题而努力;(2)界定心理惯性的本质特征,以此作为标准,将之前诸多体现出心理惯性特点的现象归纳、整合起来。为此,本研究首先立足于对日常生活现象的系统自然观察,然后再以实验室实验,系统考察无意识决策领域里是否存在心理惯性现象,具体包括无意识座位选择和无意识按键选择这两大部分的研究。第一部分为无意识座位选择的系列自然观察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回答无意识座位选择当中是否存在心理惯性现象。这部分研究包括研究一至研究三。其中,研究一旨在考察熟悉群体的无意识座位选择中是否存在心理惯性现象;研究二探讨陌生群体无意识座位选择中是否存在心理惯性现象;研究三旨在检验单人无意识座位选择中是否存在心理惯性现象。在研究二和研究三当中,还以自编小问卷初步调查被试在其他无意识决策领域中心理惯性的情况。第一部分的研究表明,无意识座位选择中存在心理惯性,并且体现出自然性、重复性、普遍性和个体差异性的特点,在日常择路等其他无意识决策领域中也存在心理惯性。第二部分为无意识按键选择的系列实验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回答无意识按键选择当中是否存在心理惯性现象。这部分的研究包括研究四至研究八,主要采用自行设计的猜牌任务和猜按钮任务的研究范式,让被试关注猜测环节,然后考察他们在结账环节中无意识按键选择的情况。其中,研究四是探索性的研究,旨在考察无意识按键选择中是否存在心理惯性现象;研究五旨在考察无意识按键选择中心理惯性的发展特点;研究六是追踪研究,旨在考察前后间隔一个月的情况下,无意识按键选择中心理惯性的变化;研究七旨在考察被迫中断条件下,无意识按键选择中的心理惯性是否依然体现出来;研究八旨在考察利手控制条件下,无意识按键选择中的心理惯性是否依然体现出来。这一部分的研究表明,无意识按键选择中存在心理惯性,并且体现出自然性、重复性、普遍性和个体差异性的特点。概括而言,基于本研究的条件,可以得出如下主要发现。第一,无意识决策领域中存在心理惯性现象。具体体现在这三个方面:(1)在无意识的座位选择中,无论是群体择座还是单人择座,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均体现出心理惯性现象;(2)在无意识按键选择当中,幼儿、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均体现出心理惯性现象,在间隔一个月、被迫中断、利手控制等条件下,无意识按键选择中的心理惯性依然存在;(3)在日常选择卫生间里的位置等其他无意识决策领域中也存在心理惯性。第二,无意识决策领域中的心理惯性具有自然性、重复性、普遍性和个体差异性的特点。具体体现为:(1)在选择自由且存在多个选择项的情况下,无意识座位选择和无意识按键选择中体现出高度重复单一选择的倾向;(2)在前后7次或者10次的无意识座位选择,以及前后间隔一个月的无意识按键选择中,选择具有前后的高度一致性;(3)无意识座位选择和无意识按键选择的心理惯性均体现出跨群体、跨任务、跨情境的普遍性;(4)无意识座位选择和无意识按键选择中均体现出在重复程度和重复类型方面的个体差异。基于对已有研究的梳理概括和本研究的结果可知,心理世界里普遍存在心理惯性现象,这一现象具有自然性、重复性、普遍性和个体差异性的特点。由于存在心理惯性,人们在无意识中倾向于重复曾经发生过的思想和行为,因此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倾向进行积极行为和积极思想的塑造。对成人而言,引领个人心理发展方向与成熟程度的主观能动性,不仅体现为确立人生理想和设定阶段性可行目标,还体现为不尝试消极行为、主动创设积极环境和引发自我的积极行为。对于儿童积极行为和积极思想的塑造,建议:(1)深入解读儿童的重复行为,不干扰儿童的无害活动,给予适应性的支持;(2)在早期即给予儿童接触和输入积极的信息;(3)持续地激发儿童的积极言行。
其他文献
中国古代荒政文献是政书体史书的一种。它的材料来源于古代的救荒活动、政策措施、法令制度以及思想见解,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血汗的结晶,对我国历史文献学和文化史的发
随着市场经济和体育市场的发展,商业性健身俱乐部行业不断发展壮大,在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商业健身俱乐部的纯粹风险意识淡薄,因风险导致了多种损害的发生,这为健身
本文从安庆石化总厂炼油厂的生产实际出发,就炼油工艺的发展给污水处理系统带来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作了分析。炼油污水处理是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希望能引起从事炼油工艺和环
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VSMCs)在局部环境的刺激下可从收缩表型向合成表型转化。血管损伤、氧化应激、炎症、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ll, AngⅡ)及
背景: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手术需要保持硬脑膜的完整性,人工硬脑膜是目前常见的硬脑膜修补材料,寻找理想的人工硬脑膜是神经外科探索的方向。目的:探讨胶原海绵人工硬脑膜修补重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贫富差距逐步拉开,社会形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影响了中国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中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就经历了几度变
目的:探讨颅脑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T2加权像(T2-weighted image,T2WI)横断面血管内高信号征在诊断颈内动脉血栓和预测患者临床病情变化及转归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临床及影像学确诊为发病48小时内前循环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
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简称MFC)是以微生物为主体,通过其代谢作用将有机物中蕴含的能量回收,从而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微生物燃料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的
参照英语的词类划分标准,主要从逻辑上对汉语中长期争论的词类划分标准进行分析,指出了这些分类标准中的某些问题,并提出了笔者自己的观点。词类划分和句子成分是两个系统,词
主观幸福感是个体根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评价,包含生活满意度、消极情感、积极情感三个基本成分。主观幸福感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