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脑电的不同策略下心理旋转的认知机制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_z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心理旋转任务具有特征性的“角度效应”,便于定性与定量的分析,其机制及运用一直都是研究的热点。目前,已有相当文献对参与心理旋转过程的运动相关脑皮层区域进行了论述。但在不同的研究中,运动相关区域的激活表现出一定的不确定性。对于引起这种不确定性的因素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刺激物性质及旋转策略两方面。此外,尽管镜像刺激所需的反应时间长于正像刺激已成为心理旋转领域的共识,但对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却众说纷纭。这些现状说明,人们对心理旋转过程的认知机制的认识尚不成熟。为研究心理旋转任务的认知过程,探讨旋转策略对其认知机制的影响,考察正像和镜像刺激可能存在的认知差异,本文对经典的Shepard&Metzler刺激模型进行改进并引入EEG技术,设计了完整的实验流程,将所招募的29名健康大学生依据旋转策略随机分为内力驱动组(13人)与外力驱动组(16人),让他们通过心理旋转来判断同时出现在屏幕上的两个物体是完全相同还是互为镜像。本文记录了其进行心理旋转任务过程中的EEG信号并据此计算Beta波段的事件相关(去)同步,对其进行了整体上的分析,并分别对两种策略之间,和正像与镜像之间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心理旋转任务诱发了显著的Beta波段事件相关去同步现象(顶叶区域最为明显),其持续时间随旋转角度的增加而增长,顶叶(尤其是右侧)、额-顶区域(尤其是左侧)、以及中央区的ERD值在中后期呈现出显著的角度效应。在心理旋转过程的早中期阶段,两种策略的认知模式可能发生了分离,这一分离主要出现在前额叶区域,中央区、左颞叶及右侧额-顶区。两种策略下ERD/ERS值也有一定差异,这些区域与内源性引导的运动计划高度相关,说明内力驱动策略组在此时可能进行了运动的计划与模拟。在750 ms后,镜像0°的ERD/ERS变化模式与正像0°显著不同,结合镜像与正像刺激ERD差值的分布以及行为学数据,我们推测大脑对镜像刺激有一个与旋转同步进行的“翻转”处理。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纳米孪晶金属因其优异的性能,如高强度、高硬度、良好的塑性、高导电性等,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大量实验和理论研究表明:减小纳晶铜的晶粒尺寸和减小纳米孪晶铜的孪晶片层厚
目前,骨缺损的修复一直是骨组织工程学的重要课题之一,然而迄今为止临床上对创伤、感染和肿瘤切除后所造成的大范围的骨缺损仍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本项研究从骨组织工程支架
学位
2015年12月,“一路有你,携手共赢”——宁夏广播电视台2016媒体资源推介会在银川市成功召开。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安纯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周庆华,宁夏广播电视台、宁夏
制浆黑液是制浆造纸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具有污染性非常严重的废弃物,如何实现其资源化处理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普通的生物化学处理方法,处理结果不令人满意并且耗费较大,因此制
新型微型试样技术----液压胀形试验技术借鉴于小冲孔试验技术,由集中载荷变为均布载荷,以便于理论分析。同时,通过改变加载方式来避免钢珠尺寸、钢珠刚性、钢珠对中以及钢珠与试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