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派诗论——以湖湘派诗话为切入点之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aijjuan8606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湘诗派作为晚清诗坛一个复古诗歌流派,它的出现正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解体,中国文化由古典向现代过渡的特殊时期。在这种文学风气逐渐变化的环境中,湖湘诗派归依传统,试图从汉魏六朝文学资源中寻求借“古”以通“变”的方法。本文拟在阐明湖湘诗派产生原因的基础上,以湖湘派诗话理论为切入点,来研究这个流派的诗学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湖湘派诗人是如何运用其“复古”诗学观进行创作实践的。本文拟用三个章节对此进行论述。  第一章,首先论述湖湘诗派产生的原因,湖湘诗派是当时的地域文化、政治等方面的产物,这种文学现象之所以在晚清发生,有其存在的客观条件。其次,对这个流派的诗话理论著作做简要的介绍。  第二章具体分析其诗话理论中所体现的诗学观点。湖湘诗派把学古与尊情联系起来,在他们的诗学观念中,诗歌要完成“雅”的审美标准就必须向古人学习,“古”与“雅”相得益彰,无所谓“古”也就无所谓“雅”。在注重雅的同时,湖湘诗派同时提倡“情”,主张“诗歌缘情而绮靡”,追求诗学内部“情”与“雅”的统一。而湖湘诗派对“情”呈现的方式也作出了特殊的要求,不是任何形式的表述都被他们所接受,这种对“情”的独钟,使湖湘诗派虽然拟古但不溺古,他们所追求的“古”不过是为了表达诗人的感情而服务。  第三章分析王闿运和邓辅纶的诗歌作品,探讨湖湘派的诗学观点对他们诗歌创作的影响。王闿运和邓辅纶作为湖湘诗派的开派宗师,沉浸于汉魏六朝至深,但他们并非是一味的拟古,诗人在拟“古”中求“变”,在拟“古”中追求感情的自然流露,力求从汉魏六朝入,从汉魏六朝出。另外,在湖湘诗派消逝后,其所倡导的汉魏六朝文学观并未因此而终结,它历经晚清、民国一直延续到现当代文坛。
其他文献
本论文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对《活着》的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节奏等叙事形式做了细致分析,其后总结出叙事形式所达成的叙事功能,希望进一步丰富并细化对“形式的意味”的认
Internet的飞速发展,全球网络化、信息化的推进,使得信息服务部门数字化、网络化的建设已成为必然趋势。特别是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更加掀起了各学科研究方法的革命性变化。语言作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