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帝室婚姻述论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ent_sn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代是中国封建婚姻制度形成中的重要时期,其中两汉帝室婚姻较为典型,它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生活,是两汉时代政治婚姻的缩影。在本论文中,两汉帝室婚姻仅限于对皇帝婚姻缔结时等级性状况的考察。总体上来看,皇族内部比较重视婚嫁关系中对方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这种婚姻缔结的等级性在两汉时期呈现出逐步加深的趋势。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一、两汉帝室婚姻的变迁 两汉帝室婚姻的变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汉高祖到汉武帝中后期,这一时期帝王纳妃大多数不论贵贱,不重贞操。第二阶段为武帝后期到西汉末,其特点是帝王选妃的范围在缩小,限于功臣、贵族、豪强家族之中。婚姻缔结时的等级性与统治阶级的联姻之风交织在一起。第三阶段为整个东汉时期,这一时期,正式建立了遴选后妃制度,帝王越来越重视后妃的家庭地位及本人的素质。这三个阶段中,帝室婚姻缔结时的等级性呈现出越来越加深的趋势,并最终开启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门阀婚姻制。 二、两汉帝室婚姻变迁的原因 原因有三:第一,社会经济基础方面的原因。西汉政权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个体小农经济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它的影响下,婚姻极具开放性和积极性,等级观念淡薄。随着土地兼并现象的日益严重,直至东汉大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最终形成,这就要求婚姻中婚配的两户经济地 位上要相匹配。第二,政治及上层建筑方面的原因。西汉时期 选拔官吏主要依据“尊贤尚功”的原则,随着封建生产关系的 发展,三位一体官僚政治的形成和儒学与选官制度的结合,至 西汉后期族第逐渐被列为举荐的标准,东汉选官从政更是注重 门第的高低。不同的选举原则影响着两汉帝室婚姻。第三,思午 想文化方面的原因,汉初奉行黄老思想,“清静无为”“放任自 流”,这使西汉前期的婚姻风尚比较开放。武帝“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后,儒学纲常学说得到充分的发展。东汉建国以后, 儒家经典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礼制趋向完备。 三、两汉帝室婚姻变迁对社会政治的影响 两汉帝室婚姻的变迁给两汉政治格局带来了极为深刻的影 响。由于封建社会确定了嫡长子继承制,由于封建君主可以拥 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这样在众多的后妃中,展开了为争夺 皇位的一场场生死搏斗;同时封建帝王婚姻缔结等级性的加深, 选择的后妃出身门第高贵,后族势力相对来说就会比较强大, 容易造成后妃外戚结党营私专权揽政的局面;两汉重亲婚姻的 严重发展,使正室无嗣,破坏嫡长子继承制,从而引发朝内争 权夺利的斗争,削弱了两汉政权的统治基础,加速了其灭亡的 步伐。 四、结论 由此可见,两汉帝室婚姻关系中重视等级有一个发展过程。 西汉前期相对说来比较松散,西汉末到东汉就逐渐加强。这一 趋势的发展导致魏晋门阀婚姻的形成。但两汉时期等级婚制注 重的是相互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地位,还不很严格;两晋到唐 则集中表现为族姓、门第的划分。可以说,两汉是族姓门阀婚 姻的萌发阶段。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阐述了通信工程管理新模式,滚动式建设工程管理;详细描述了滚动式工程管理是如何开展,如何运用现代化通信手段和垂直化、一体化管理手段实现通信工程滚动式实施;并介绍了工程采用滚动式开展所获得的效益。  关键词:通信工程管理 工程建设新模式 信息化工程管理  一、通信工程管理概述  电子信息工程,包括通信工程、计算机网络工程、楼宇智能化工作等。这些工程共同特点,是技术更新快,硬件和软件紧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