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乌克兰,是东西方的交界之处。无论从历史还是地缘的视角来看,它一直受到欧洲与俄罗斯的双重影响,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塑造了乌克兰丰富而多样的历史与文化,也让乌克兰出现了多元化的族群(Ethnic Group)组成。乌克兰的主体民族是乌克兰族,占总人口的78%;主要聚集在乌克兰西部地区,人口数量排第二位的民族是俄罗斯族,主要聚集在乌克兰东部和南部,占总人口的17%。从1991年乌克兰独立建国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乌克兰,是东西方的交界之处。无论从历史还是地缘的视角来看,它一直受到欧洲与俄罗斯的双重影响,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塑造了乌克兰丰富而多样的历史与文化,也让乌克兰出现了多元化的族群(Ethnic Group)组成。乌克兰的主体民族是乌克兰族,占总人口的78%;主要聚集在乌克兰西部地区,人口数量排第二位的民族是俄罗斯族,主要聚集在乌克兰东部和南部,占总人口的17%。从1991年乌克兰独立建国迄今,乌克兰的族群冲突主要集中在乌克兰族和俄罗斯族的对立上。俄、乌两大族群在宗教信仰、语言文教、居住区域、经济活动等方面具有很多的区别,同时在国家认同和民族主义的认识上也有很大的分歧。两大族群关系的恶化,体现在俄罗斯族分离势力的崛起上,在克里米亚危机中达到高潮。最终南部的克里米亚半岛于2014年宣布独立并加入俄罗斯。而在俄罗斯族聚居的乌克兰东部省份,也陷入了内战与分裂的危机中,且愈演愈烈,短期内看不到缓和的迹象。乌克兰族和俄罗斯族都是东斯拉夫民族,为什么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和乌克兰成为各自的独立主权国家,俄、乌两个民族的关系就渐行渐远了呢?本文从族群关系的视角出发,分析自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独立以来的政治纷争和族群冲突。通过对乌克兰族群关系的研究,探究其族群冲突背后的本质原因。
其他文献
莫扎特的音乐创作在整个西方钢琴音乐的历史长河中占有非重要的地位,他更是古典乐派中举足轻重的人物。诸多学者对其作品的认识多为结构规整、调性布局简单,甚至音乐存在千篇一律的现象等。这种认识显然是错误的,笔者选择莫扎特早期的钢琴奏鸣曲为例,对其中心材料来源与发展,调式调性布局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的归纳、总结。
莫扎特的钢琴音乐作品在全球范围内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认可,同时也对当代钢琴作曲家的艺术创作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国内外很多钢琴音乐家依然会频繁练习莫扎特的钢琴音乐作品,同时这些音乐作品也出现在很多音乐会和音乐比赛中。本文先阐述莫扎特钢琴音乐的创作背景,接着分析莫扎特钢琴作品的演奏技巧,最后结合钢琴奏鸣曲K.576分析莫扎特钢琴作品的实践演奏方法,希望能使莫扎特钢琴作品的演奏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
自“次国家政府外交”提出以来,国内外学者通过不同角度提出了以“平行外交”、“多层外交”为代表的理论,论述了次国家政府外交的独特性和正当性。同时,世界各地的次国家政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次国家政府外交的内涵。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次国家政府外交得到了快速发展。在“一带一路”建设开展后,中国次国家政府将其视为地方对外开放,推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机遇,因此运用自身优势,积极融入到“一带一路”建设当中。本文
莫扎特的作品尽管没有太多华丽的技巧,但是对于情感的理解与把握始终是莫扎特作品演奏的难点之一。以《C大调钢琴奏鸣曲K545》为例,介绍了作品的创作背景,从调式、曲式、演奏方法、创作方式等方面对莫扎特《C大调钢琴奏鸣曲K545》的演奏展开分析。
同声交替传译,也称“同交传”,是一种技术辅助的口译方式。与传统交传任务不同,同交传利用平板电脑、具有录音功能的手写笔和耳机来辅助译员工作。译员可以在第一遍听原文记笔记的同时将原文录音下来,在第二遍回放录音时做同声传译。从理论上讲,同交传具有许多优势,包括提高准确性和完整性、减轻译员的记忆负担、提高翻译的流畅性等。但事实上,在英汉口译实践中,我们却较少看到这种口译方式,也少有翻译专业的学生译员在口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