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FeFe]—氢化酶活性部位相关的蝶状铁硫和铁硒簇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F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Fe/E(S=S,Se)原子簇化合物因为其独特的化学结构和新颖多样的化学反应,特别是与[FeFe]-氢化酶活性中心结构极为相似而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对这类化合物的研究不但有助于深入理解[FeFe]-氢化酶活性中心的结构、催化机理以及仿生化学的研究,同时也为设计合成高效产氢催化剂提供一条有效途径,从而解决人们面临的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为发展Fe/E(S=S,Se)原子簇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及[FeFe]-氢化酶仿生化学的研究,本文合成了一系列结构新颖的蝶状Fe/E(S=S,Se)原子簇合物和[FeFe]-氢化酶模型物,对部分化合物的结构、电化学及电催化性质和光照产氢功能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些创新性成果:   1.本论文共设计合成了18个结构新颖的[FeFe]-氢化酶模型物和蝶状Fe/E(S=S,Se)原子簇合物,其结构均经过元素分析、IR、1H NMR谱、13C NMR、熔点表征,部分化合物还经31p NMR、77Se NMR、循环伏安(CV)、光照产氢和气相色谱等手段表征其结构、性质及催化产氢功能,并用X-射线衍射技术测定了其中8个化合物的单晶结构。   2.本论文第二章第一节介绍通过均苄四硫醇与Fe3(CO)12的反应,得到了化合物[1,2-(CH2S2CH2)-4,5-(μ-SCH2)2C6H2][Fe2(CO)6](A),[1,2,4,5-(μ-SCH2)4C6H2][Fe2(CO)612(B),[1,2-(μ-SCH2)2-4,5-(CH3)2C6H2](1),对于化合物A、B和1的形成提出了合理的可能机理并进行了验证,有幸分离得到中间体[1,2-(HSCH2)2-4,5-(μ-SCH2)2C6H2][Fe2(CO)6](M6),在空气中M6很容易转化为化合物A,进一步证明化合物A中的S-S键的形成是在空气中氧化得到的。对于化合物A进一步与膦配体和卡宾配体直接进行羰基取代反应,得到Fe2[1,2-(μ-SCH2)2-4,5-(CH2S2CH2)C6H2](CO)5L(2,L=PPh3;3,L=PMe3;4,L=IMes),对于化合物1和2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证其单晶结构。对于化合物A及化合物2-4均进行了电化学及电催化性质研究,研究表明,在HOAc存在下均能催化质子还原产生氢气,与母体模型物A相比,配体的给电子能力越强其对应的模型物电催化活性越高,但其过电位也越大。   3.本论文第二章第二节介绍均苄四硫醇在三乙胺存在下与Fe3(CO)12的反应,得到结构新颖的四蝶状四μ-CO四阴离子络盐{[(μ-CO)Fe2(CO)6]4[1,2,4,5-(μ-SCH2)4C6H2]}4-(C),进一步与CS2/卤代烃反应,生成了四个结构新颖的四蝶状Fe/S原子簇合物[(RSC=S-μ)Fe2(CO)6]4[1,2,4,5-(μ-SCH2)4C6H2](5, R=2,5-Me2PhCH2;6,R=4-MePhCH2;7,R=2-C10H7CH2S;8,R=PhCH2),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确证了化合物8的单晶结构。通过阴离子络盐C与[(μ-S)2Fe2(CO)6]/卤代烃反应发现,该四μ-CO四阴离子络盐首先转换为三蝶状双μ-CO双阴离子络盐{[(μ-CO)Fe2(CO)6]2[Fe2(CO)6][1,2,4,5-(μ-SCH2)4C6H2]}2-(D),然后再与[(μ-S)2Fe2(CO)6]/卤代烃反应,得到两个同时含有一个[Fe2(μ-SCH2C6H2CH2S-μ)(CO)6]结构单元及两个μ4-S结构的五蝶状铁硫簇合物[Fe2(CO)6][1,2,4,5-(μ-SCH2)4C6H2][Fe2(CO)6(μ4-S) Fe2(CO)6(μ-SR)]2(9, R=PhCH2;10,R=CH3)。通过电化学循环伏安研究了化合物8的电化学及电催化性质,研究表明,在弱酸HOAc或强酸HOT5存在下均能催化质子还原产生氢气。首次通过光化学实验研究了模型物8的光诱导放氢性能:在光源500W汞灯照射下,由催化剂模型物8,电子供体及质子源抗坏血酸,光敏剂三吡啶钌,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乙腈∶水=3∶2组成的溶液体系,光照2.5h,催化转化数(TON)达到了42,首次证明此类Fe/S原子簇化合物具有光照催化产氢的性能,提出了可能的光照产氢机理。   4.本论文第三章介绍了通过直接分离和阳离子交换两种方法制备了5个含有桥连μ-CO官能团的Fe/E(E=S,Se)簇盐中间体[(μ-CO)(μ-2,4-(CH3)2C6H3S)Fe2(CO)6][Et3NH](1),[(μ-CO)(μ-4-NH2C6H4S)Fe2(CO)6][Et3NH](2),[(μ-CO)2(μ-SeCH2CH2CH2Se-μ)[Fe2(CO)6]2[PPh4]2(3),[(μ-CO)(μ-4-PhC6H4S)Fe2(CO)6][N(CH3)4](4),[(μ-CO)(μ-4-PhC6H4Se)Fe2(CO)6][N(CH3)4](5),化合物1、2和4均通过X-射线衍射确证其单晶结构。   5.本论文第四章介绍了首次设计合成了3个含有刚性萘环共轭桥连结构的[FeFe]-氢化酶模型物2-CHO-1,8-(μ-SC10H5S-μ)Fe2(CO)6(1),2-CH20H-1,8-(μ-SC10H5S-μ)Fe2(CO)6(2),4-CHO-1,8-(μ-SC10H5S-μ)Fe2(CO)6(3),对于化合物1和3均通过X-射线衍射确证其单晶结构。通过电化学循环伏安测定了模型物2的氧化还原电位,与[(μ-PDT)Fe2(CO)6]模型物相比,第一还原电位正移了140mV。
其他文献
Li-Mg-N-H体系具有储氢容量高、放氢温度适中及循环可逆性好等优点,是最有希望成为氢能源实用化的载体材料之一。但该体系的吸放氢动力学性能仍有待改善,且吸放氢机理仍不明确
近年来,我国水资源日趋富营养化,造成蓝藻水华事件频繁出现,给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危害,所以预防和治理蓝藻暴发迫在眉睫。FBAaseⅡ是蓝藻光合作用过程中重要的调控酶
目的 本研究主要是分析在PICC工作中,风险管理的应用在预防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中产生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307例PICC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