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资本论》中的再生产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介绍,简要地概括了将探讨的“实现问题”。在明确所争论问题后,按时间顺序,分别回顾了从19世纪20年代以来学术界关于该问题的几次大论战。
为解决该问题,以十七世纪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为依据,具体分析了再生产过程中的资本积累和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
通过引用卢森堡的观点,区分两种不同性质的市场,进而区分了两种不同性质的贸易,指出在重商主义思想指导下的英国,主要是依靠与非资本主义经济地区、与殖民地的贸易,来进行资本积累和剩余价值的实现。
然而,这种外部市场的贸易,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能够顺利进行。在打通海外贸易的渠道时,在把非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地区纳入经济体系中时,国家的军事实力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岛国的英国,更是发展了强大的海上军事力量。
当国内的大工业生产得以建立并发展起来之后,资本的积累和剩余价值的实现是否可以由本国成长起来的工人阶级来承担呢?通过分析,得出了否定的结论。
由此认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资本积累和剩余价值的实现,从未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存在过。从建立之初对殖民地经济的依赖,发展到现代经济,世界体系中的中心国家对外围国家的经济上的依附,一刻都未曾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