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着显著的提高。但在经济增长迅速的背后,城乡差距明显扩大,农业发展缓慢,农民生活仍然贫穷,农村的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养老保险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的一些问题尚未得到解决,这不仅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也将成为我国实现现代化的一大障碍。为此,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在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又明确提出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目的是消除城乡居民在生活、生产方面的差距,缩小城乡居民间收入的差距,防止因市场化导致农村的衰落。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已经具备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条件,但由于我国土地宽阔,农村资源分布不均,各地仍然面临许多的实际问题。如何科学合理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正是本文的出发点。本文是以蓝山县新农村建设为个案的微观实证研究,文中所描述和研究的内容虽不具普遍意义,却是抓住蓝山县从本县的实际情况出发,大力发展新型工农业、创新土地制度、推动新农村建设的真实反映。文章对蓝山县利用自身优势加强土地资源利用、农村建设改造、改善水利设施及促进粮食增产等进行了深入的考察研究,在此基础上对蓝山县新农村建设与发展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最后提出了对各地新农村建设具有指导意义的具体措施。蓝山县的新农村建设,是蓝山人贯彻邓小平理论的必然结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及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探索,这些成果无一不体现蓝山人实干、苦干加巧干的精神。蓝山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质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通过走现代化工农业发展道路来促进农村城镇化,充分发挥了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及创造性,发展经济的同时强化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文明化、法制化程度不断提高。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朝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目标,同步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本文对蓝山县如何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分析,主要由下述五个部分组成,即:阐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意义、相关理论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蓝山县区域经济发展情况介绍、对蓝山县新农村建设及发展分析、蓝山县新农村建设的经验与启示。力求通过对蓝山县新农村建设分析研究为相似地区新农村建设提供可行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