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同义词辨析是一个关键点。虽然在汉语本体研究中已有诸多关于同义词的论述,但针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同义词辨析研究仍然不够深入和完善。本文发现有些词在汉语本体研究中并不是同义词,但留学生却把它们看成同义词,难以辨别,例如“信赖”和“信念”。还有一些词语因中西文化差异不同而难辨析,如“穿”和“戴”,英文中只有一个对应的单词“wear”。这些问题就是对外汉语同义词辨析应该研究的问题。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博雅汉语》教材中所涉及的同义词,采用对比分析法,对其进行分析与讨论。首先,对汉语同义词的本体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同义词范围进行了界定。认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同义词辨析范围应从宽。既不同于各位大家理论意义上的同义词,也不同于母语为汉语的人课堂教学中的同义词。由于留学生具有主动性,只要是留学生不易辨析,存在困扰的两个或多个词语,不论音节多少,词性是否相同,都应是同义词辨析的范围。然后分别从课堂释义、母语文化、同义词特点、非专业人士误导、留学生词汇匮乏等五个方面详细说明同义词难辨析的原因。最后从语义、语法、语用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同义词的差别。笔者还强调了一些有关对外汉语同义词教学中的文化差别的内容,还可以利用反义词的不同来加深对同义词差别的理解。本文提出了一些在教学中实用的教学方法,希望对对外汉语同义词教学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