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到“物”,发掘生命与美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siefei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沈从文是一个执着于追求个人生命理想的理想主义者,也是一个真正能在波云诡谲的风云变幻中始终不改初心,对生命虔诚的记录者与深刻的时代反思者。对生命的信仰以及对爱与美的追求贯穿了沈从文的一生,在他的文学创作与文物研究中皆体现了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和博大的人道主义情怀。在其前半生的文学创作中,沈从文怀着对生命的虔诚信仰,以一种边缘化的生存视角摆脱了现代理性文明的束缚,怀着最真切的人性欲望,以一种最为本真的状态书写着爱与美的生命体验,试图实现对人性的超越与重造;在其后半生的文物研究中,他依旧不忘初心,将文物看成是跨越千年的生命形态的融注,以一种有情的文物观竭力发掘极具美感的形态与深情的情感凝聚,力图在悠久的文化传统中以古人的智慧与情感唤醒人们对于生命的敬畏与对生活的热爱。自八十年代以来,对沈从文的研究多以其前、后期所从事的不同领域为界限,采取了一种自然截断的状态分开研究其文学作品与文物研究的学术价值。而将其前后期的文学作品与文物研究同置可以发现,贯穿其中的始终是沈从文以生命为核心、发掘生命之爱与人性之美的生命哲学观念,这两种看似截断的事业实际上只是沈从文“努力向人类贴近”的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式。本论文将沈从文前期的文学创作与后期的文物研究并置,从生命意识的角度切入,以发掘生命中的爱与美为核心,采用历时性、动态的方式探究沈从文在各个阶段因人生际遇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的生命思索,以及这种生命思考在其创作与研究中的反映,将沈从文生命理想中的“常”与“变”相结合,从其思想的内部结构入手分析其生命书写的价值与意义。本论文除绪论部分介绍沈从文前期的文学创作与后期的文物研究现状以外,论文主体部分共分为三个部分对沈从文的生命书写展开论述:第一部分主要论述沈从文前期的文学创作,以沈从文在不同时期的生命思考为主线分析其各个时期所产生的生命体验在文学作品中的反映,包括其生命意识萌发的背景、城市艰难的生存处境所形成的边缘化的书写视角、湘西题材中对生命的肯定与赞扬以及三十年代后期的理性思辨与生命重造。第二部分论述沈从文后期的文物研究,首先分析沈从文由“文”转向“物”的主、客观原因,其次分别从工艺美术研究以及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两个领域分析沈从文文物研究著作中所体现的生命意识与爱美深情的人道主义情怀。第三部分主要论述沈从文生命书写的意义,主要是从自我生命书写的意义、对文学创作的意义、对文学史的意义分析沈从文生命书写的价值与意义。从生命书写的角度探讨沈从文的文学创作与文物研究,可以更加真切地体会到这个固执、执着的“乡下人”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崇高的理想主义情怀与自觉的社会历史担当。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合肥市一年级研究生人群强迫购物症的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高校研究生人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抽取合肥市一所医学类高校、两
速度目标值是高速铁路技术的核心指标,速度目标值方案关系到线形设计、土建标准、建设及运营成本、运营效率及效益等方面。以沿江高速铁路合肥至上海段速度目标值方案为例,通
<正>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成立8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新闻舆论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习近平在贺信中希望广大新闻工作者保持人民情怀,记录伟大时代,讲好中国故
数字信号在处理及传输方面的诸多优势促进了大型数字集成电路的快速发展,当今世界进入了一个高度数字化的时代,高性能的模数转换器(ADC)成为现代数字信号处理的核心技术。近
郭璞是两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训诂学家以及风水学者,爱好古文、奇字,精于天文、历算、卜筮,同时也擅长诗、赋创作。郭璞的文学作品数量丰富,而且涉及面广泛。鉴于郭璞辞赋创
随着信息产业现代化,微课更新了传统的教育理念,掀起了教学模式的改革热潮,成为目前国内教育领域关注的一个热点。通过比较国内外微课在教学模式中的应用现状,微课在国内教学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动物小说从具有永恒意义的生命话题入手,揭示动物生命具有的内在价值,反拨现代伦理体系中的人类中心主义,实现了传统人文关怀的意义更新。同时,当代全球范
水环境的变迁与珠三角城镇群的兴起有密切的关系,同时水环境影响城镇的经济发展。由于本地政治、经济、文化的需要,人们按照自己的观念意识与实际需要塑造着和影响着城镇的山水
<正>《鸿门宴》是司马迁史传文学的代表作之一,也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但是,目前教师在组织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