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从晚清时期冰山一角的浮现到五四时期的正式确立,始终贯穿着两种儿童观:儿童教训与儿童崇拜。儿童教训观即成人忽视儿童及儿童世界,用成人社会的知识规范教育、训诫儿童;而儿童崇拜观则是成人对儿童和儿童世界表现出来的崇拜、赞赏态度。在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上,叶圣陶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蕴含着鲜明的儿童教训观,他的那些充满现实主义色彩的儿童文学创作一度被赋予通过儿童文学教育儿童认知现实社会的意义。与其同时期的丰子恺的儿童观则呈现出儿童崇拜的姿态。在丰子恺大量的散文、儿童漫画、谈论艺术的理论作品中都表现出他对儿童的倾慕之情。在这两种不同的儿童观背后,隐藏着的是不同的儿童文学发展态势和作家对儿童的不同理解。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以叶圣陶为代表的儿童教训观与以丰子恺为代表的儿童崇拜观,初步探讨这两种儿童观的内涵,以及它们在中国现代文学上的表现,由此体认不同儿童观背后暗含着的作家不同的创作态度和对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不同认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