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羽毛球运动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流行的运动之一。但在国内高校中对于羽毛球运动的开展还存在着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主要是因课时限制及训练思想固化而不重视全面身体素质训练的现象,致使学生在运动中存在不必要的且可以规避的运动损伤风险。为了改进训练方法、降低运动损伤风险、提高运动成绩,本人在此进行功能性动作筛查(FMS)在羽毛球普修课中应用效果的研究。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辽宁师范大学2016级和2017级体育教育专业羽毛球普修课42名男生进行实验。对后测实验组与对照组的FMS测试得分进行两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测及后测的FMS测试得分进行Wilconxon秩和检验。研究结果:1.第一次功能性动作筛查,实验组学生的FMS测试总分为13分,占比为6.5%;14分,占比为22.6%;15分,占比为22.6%;16分,占比为12.9%;17分,占比为3.2%。2.第一次功能性动作筛查,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各项FMS测试成绩及总分,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第二次功能性动作筛查与第一次测试相比,实验组学生的过顶深蹲、直线弓步蹲、肩部灵活性测试成绩得到提高,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跨栏上步、主动直膝抬腿、旋转稳定性测试成绩得到提高,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躯干稳定性俯卧撑测试成绩提高不显著,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4.第二次功能性动作筛查,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直线弓步蹲和主动直膝抬腿测试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旋转稳定性和总分的成绩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其他测试成绩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论:(1)通过FMS七项测试诊断出,实验组学生左右侧的对称性存在缺陷,下肢关节的灵活性不够,身体核心区域的稳定性不足,腘绳肌、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柔韧性较差,对侧髋部的灵活性较低;肩、髋、膝、踝等关节的灵活性有待增强;躯干力量传导能力和神经肌肉协调能力有待提高。(2)根据FMS筛查结果,应针对下肢关节和肩关节的灵活性、核心区的控制能力与稳定性、身体的功能性力量训练与动作模式重建等四个方面,进行三个阶段、为期12周(每周2次)、每次15分钟的纠正训练。(3)通过第二次FMS筛查结果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进行对比,得出直线弓步蹲、主动直膝抬腿、旋转稳定性的总成绩和专项身体素质得到提高。(4)功能性动作筛查(FMS)能够发现大学生在羽毛球训练中被忽视的身体功能缺陷,并通过纠正训练有效降低运动损伤风险,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