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群脆弱性的核电厂健康风险评估研究

来源 :苏州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goboy7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危机和气候变化问题驱使各国转向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其中核能被认为是大规模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最佳选择。中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工作目标有益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空间,也意味着当前的能源结构需要调整和优化,核电的重要地位逐渐凸显。短期来看,核电的运行带来显著的环境效应,也对增加税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等产生积极作用;长期来看,核电厂放射性物质排放带来的环境影响,核事故危害以及核废料的处理亟待解决。后福岛时代的核电发展备受“邻避效应”的影响,随着核电站周围居民的健康诉求不断增加,提高公众接受度与保障核安全紧密相关。因此,全面评估核辐射健康影响,需要结合风险源与风险受体,识别易损目标人群,进而提高核风险管理水平,保证核电健康运营。本文依据脆弱性研究与风险评估理论,从物理脆弱性和社会脆弱性两个层面构建人群脆弱性评价框架,对防城港核电厂周围23个乡镇开展居民健康风险评估。对于物理脆弱性的评价,根据工况选用不同的大气扩散模式,计算放射性核素的浓度,在浓度预测的基础上,估算个人剂量,并以此定量分析各地区人群的物理脆弱性。从敏感性特征、社会经济特征、暴露行为特征、风险感知特征和风险应对特征五个维度出发,构建社会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组合赋权法确定权重,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指标相关数值,分析各地区社会脆弱性;探究风险感知维度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假设检验。最后,综合物理与社会脆弱性评价结果,分析核电厂对周围人群健康的影响,筛选脆弱地区,识别脆弱个体,有针对性地提出环境风险管理的对策与建议。本论文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从核素浓度和剂量预测的结果来看,防城港核电厂排放的放射性物质对周围居民造成的致癌危害较低,事故的影响范围较小。正常工况下,公众在厂址半径1 km处受到的最大有效剂量为1.11×10-6 Sv/a,且食入照射是剂量贡献最大的暴露途径,高达83.3%;最大可信事故条件下,任何个人在规划限制区边界上受到的最大有效剂量都小于国家标准限值0.25 Sv;核电厂所在地区海洋性季风气候显著,物理脆弱性程度最高的地区为光坡镇,其次为企沙镇,物理脆弱性指数分别为0.351和0.177;这些地区位于厂址主导风向(NNE)的下风向,容易遭受到核辐射污染。(2)通过对研究区域内收集到的600份问卷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公众对核风险的接受度较低,信任度和受益度能够积极地影响风险接受度,而影响度和污名化对风险接受度有显著的负面效应;不同地区人群对核风险的抵抗与应对能力相差较大,社会脆弱性程度最高的地区是滩营乡,最低的是尖山街道,社会脆弱性指数分别为0.620和0.346;社会经济特征与风险感知特征是影响社会脆弱性高低的主要因素。(3)防城港核电厂在可接受水平内对周围居民造成一定的健康风险,且风险大小存在地区、性别、职业等差异。综合物理和社会脆弱性分析结果,光坡镇、企沙镇、龙门港镇是易损地区;主观感知角度的易损人群特征为女性、受教育程度低、高收入及农林牧渔从业者;客观应对风险角度的易损人群特征为年长者、身体健康状况差、低收入以及农林牧渔从业者。(4)结合防城港核电厂的健康风险评估结果,对于核设施所在区域需要加强辐射环境监测,定期进行食物、饮用水的放射性水平检测,加强风险沟通和提高应急能力;核电厂周边地区完善气象数据收集,科普辐射防护知识;距离核电厂较远的地区需要收集辐射环境本底值,科普核电基础知识,提高公众的风险认知水平。
其他文献
聚苯乙烯微塑料颗粒作为微塑料(d<5mm)的典型代表,广泛应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微塑料在自然环境中经过各种物理化学作用被老化,表面物理化学性质改变,其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规律也被改变。然而,人们更多的是关注于微塑料在水环境中的输送和迁移,而对其在水体和底泥间的迁移规律并未给予足够关注。本研究采用室内模拟紫外光的照射,加速聚苯乙烯微塑料的老化进程,系统的研究了新制聚苯乙烯微塑料和老化微塑料在泥水两相
随着市场上药品和个人护理品(PPCPs)越来越丰富,有机药物类商品产生了大量的浪费和排放。作为新兴有机污染物,污水厂的传统处理工艺对PPCPs的去除率难以达标。先进的高级氧化技术能高效去除水中此类难降解有机污染物,为这样的废水处理开拓了新思路。钙钛矿晶体结构稳定、催化氧化还原活性高,且能够通过A/B位的掺杂改性不断提升其对某种氧化剂的活化性能,是一种具有光明应用前景的非均相固体催化剂。过氧乙酸(P
粪源抗生素残留及其诱导的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传播于土壤-蔬菜系统中,可通过食物链威胁人类健康。目前的堆肥添加剂能否有效削减猪粪中的抗生素/ARGs,以及粪源抗生素/ARGs在土壤-蔬菜系统中的环境行为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通过不同生物炭-猪粪复合堆肥和室内盆栽实验,以蔬菜(苏州青)为例,研究粪源抗生素/ARGs在土壤-蔬菜系统不同界面中
随着现代化的进步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持续提高,人们正在寻找更舒适的建筑生活和生产环境。空调作为现代智慧集成建筑中必不可缺的一种设备,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早已被广泛使用。现阶段,空调系统不仅需要满足室内的舒适性,同时也需要降低能耗,然而定风量空调系统由于控制机理的短缺,通常很难同时满足这些要求。变风量空调系统通过调节送风量就可以使房间的温度满足人们的需求,从而可以大大提高设备的效率,并且可以实现空调系统的节
过去对于ABR-MBR反硝化除磷的研究,多采取回流污泥的方式,但此条件下ABR反应器内污泥循环流动,破坏了ABR自身相分离的特点,故本研究探究在不采用污泥回流的情况下,通过ABR-MBR耦合工艺实现反硝化除磷来处理实际的生活污水。提升硝化液回流比的方式富集培养反硝化除磷菌,并逐步降低MBR的SRT使短程硝化能够实现并驯化DPAO是的亚硝耐受性。探究系统在不同C/P、C/N与HRT工况下反硝化除磷性
2020年苏州市实施垃圾分类以来,垃圾中转站垃圾压缩液的水质产生了些许变化,以前的处理方式或不再适用现行的垃圾压缩液,因此须探索一种新的组合工艺进行处理,使其达到城市市政污水排管标准,避免其对水资源及人体的潜在危害。本文通过UASB-AO/MBR组合工艺处理垃圾压缩液,探究其实际应用的效果,研究结果如下:(1)取样点选择:在取水点选择方面,以覆盖范围广、覆盖面积大、污水水质有代表性为原则,使取水点
由于城镇化“集聚效应”以及改革开放初期的粗放式经济扩张,给社会经济财富带来快速累积的同时,也带来了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等生态环境方面的隐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不平衡导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面临极大挑战,如何平衡两者间的利益冲突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构建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是协调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调整流域内区域间损益关系的有效手段。研究以太湖流域为对象,在分析2010-2018年太
印染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中以偶氮染料为代表,此类废水具有水量大、无机盐浓度高、可生化性能差、毒性大等特点,目前一般采用吸附、混凝等方法进行处理,存在处理效果不佳和二次污染问题。高级氧化技术对有机物没有选择性,能彻底降解有机物,其发展方向主要有:一方面开发更加高效的非均相催化剂,在提高催化氧化效率的同时便于回收利用,减少二次污染;另一方面开发耦合技术,发挥协同作用,提高降解效率。本论文制备了两种石墨烯
针对我国许多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硝态氮、亚硝态氮等混合污染物,且低C/N的特点,以及传统碳源投加难以响应进水氮素浓度,造成出水总氮超标或者有机物超标的现象。本研究通过PHBV反硝化填充床反应器处理具有低碳高氮特点的金属表面处理废水,通过系统长期运行,提高反应器处理能力,并探究PHBV填充床反应器在不同温度下运行效果以及进水氮容积负荷降低时出水COD的稳定性,并对PHBV反硝化填充
自然环境中的微塑料对水体的污染问题已引发了全球的关注,目前有关微塑料对水体污染问题的报道研究层出不穷,然而关于微塑料对淡水中的初级生产者微藻的影响研究却不多。微塑料广泛存在于淡水环境中,作为水环境中的新兴持久性污染物,不可避免地会对微藻的环境行为产生影响。浮游植物微藻在整个水生生态系统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它是最常见的原核生物之一,也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然而,关于微塑料对微藻的影响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