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副刊译介文学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c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晨报》副刊自1919年2月改革起,便积极的推进着中国新文学的发展,除了刊登大量的新文学创作之外,还译介了众多的域外文学作品。《晨报》副刊发行十年,历经了李大钊、孙伏园、徐志摩三个主要编辑时期,由于个人性格、编辑理念和文学语境的不同,每个编辑时期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以《晨报》副刊的译介文学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在不同编辑时期所呈现出的特点。论文除绪论和结语之外,主体部分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呈现《晨报》副刊自1919年2月到1920年7月这一年半时间中的译介状况。这一时期由李大钊任编辑,属于《晨报》副刊的初创时期,译作集中选择俄法两国的现实主义作品,小说与诗歌是其中的主要内容,理论译介与域外文学评介文章在此时数量较少。第二章主要分析《晨报》副刊从1920年7月至1925年9月这五年多的译介特征。这一时期主要由孙伏园任主编,属于《晨报》副刊的繁荣时期,译介文学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首先作品翻译结出累累硕果,小说、诗歌、戏剧、童话等多种体裁得到全面关注;其次,文艺思潮和文学理论译介成绩斐然;最后,对域外文学的评介也繁荣兴盛。第三章主要论述《晨报》副刊在1925年10月到1928年6月终刊这近三年时间中的译介特点。这段时间主要由徐志摩任主编,属于《晨报》副刊发展的末期,该时期内的翻译作品荟萃名家创作,域外文学评介文章专业性增强,对于外国文艺思潮与理论的译介热情明显不如前一个时期。
其他文献
提高物理走班教学的作业效果是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为提高学生作业的质量和效果,教师应该精心设计物理作业的内容、使作业形式多样化、分层次布置作业、注意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师生对话是小学数学课堂上增进师生间沟通、交流的一种形式,同时师生对话可以活跃教学氛围,促进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拉进师生间的距离。同时可以通过师生对
首先对原始水文序列施行A Trous小波分解,得到各分过程;再对分过程进行分析与识别,确定它们所具有的主要成分;然后分别建立适当的随机模型;最后运用A Trous重构算法得到原水
地震勘探是地球物理勘探中有效的技术手段。随着油气和矿产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地震勘探规模不断扩大,地震数据量也随之剧增,然而海量地震数据如何高效地传输和存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工程问题。数据压缩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以国内外数据压缩研究现状为出发点,通过定性和定量的评价方式来横向对比傅里叶变换、离散余弦变换、小波变换、主成分分析压缩变换方法,其中主成分分析方法不仅完全去除了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人不仅是自然存在物,也是社会存在物,是类存在物。人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交往又是社会关系形成和丰富的重要途径,交往不仅是社会性素质产生和完善的基础,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人的道德素质不是先天同有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一个不断修养的过程。在道德修养过程中,不能忽视交往这一途径。交往是人的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交往方式和水平体现了人的发展的程度。交往在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而在人的交往中不能缺失道德的力量,缺少道德的交往必然导致交往无序和交往异化。交往与道德修养是相辅相成
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实施企业战略,实现企业目标,维护企业利益,防止出现内部人偏离企业目标、损害企业利益的重要手段。本文描述
目的观察小剂量甘露醇联合甘油果糖、呋塞米用于急性脑卒中降颅压治疗时的疗效和对肾功能及电解质的影响。方法将148例确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6例)给予小剂量甘露醇(
<正>"僵尸鹿病"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这种疾病已在最近几周的众多国家媒体和新闻报道中出现。慢性消耗性疾病,也被称为"僵尸鹿病",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数据显示,由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永恒主题,生命意识是人的基础性意识,是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关怀生命的教育价值取向为教育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对此,全国少工委对当代少先队工作提出了重
针对机组运行优化系统设计并实现了数据接口平台。接口采用API方式实现与openPlant SIS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交互,并采用OPC规范完成了机组运行优化系统各功能模块之间的数据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