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在进行债权融资和权益融资过程中,自然就形成了债权人、股东与公司经营者之间的特殊的经济关系,进而产生了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如何通过设计一套相对有效的机制来使企业的各个投资者能够约束和激励企业财产的经营者,使得经理人员能给他们带来尽可能多的投资回报,这种机制就是我们通常所指的公司治理。
融资结构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认为,债权融资对现代企业的公司治理有很大影响:债权融资可以降低权益融资的代理成本;债权融资有利于控制权的转移与分享。而我国目前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占据较大比例,大部分公司的治理结构不合理,所以,基于债权融资的角度来分析公司治理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银行是企业主要的债权人,要能使其以债权人身份参与公司治理,构建新型的银企关系,这对于加强债权融资对改善公司治理的作用有很大的意义;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公司债券市场也是加大债权融资比例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本文首先在简要回顾融资结构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融资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关系,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债权融资对公司治理的影响。为了更深入、更具体地说明债权融资对改善公司治理的重要性,论文进一步运用现代契约理论和代理成本理论分析了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机制,并对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日德模式和英美模式做了介绍和比较分析,探讨了银企关系的市场化发展趋势和可资我国借鉴的主要经验。在我国,银行是企业最主要的债权人,因此,论文接下来以外国经验为借鉴对我国银企关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从而提出了建立新型银企关系的改革建议。由于近些年来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相对较快,而债券市场萎缩,这不利于企业通过债券融资来改善其治理结构,鉴于这种情况,论文在最后一章还对我国现阶段的企业债券市场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快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改革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