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空间平衡抽样方法及其在全球地表覆盖数据产品精度评估中的应用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mao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及区域尺度的地表覆盖数据是陆地表层研究中重要的基础数据。目前,国际上公开的全球地表覆盖产品已多达21种,我国于2013年成功研制出2000年度和2010年度两个基准年的首套30米分辨率全球地表覆盖遥感制图产品(GlobeLand30)。广泛而共享的地表覆盖数据产品在使用时,用户普遍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这些产品的数据精度。因此,如何控制和评价全球地表覆盖数据产品质量成为国际本领域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围绕全球地表覆盖数据产品的精度评估问题,综述了当前国内外全球地表覆盖数据产品的验证方法和实践。针对中等分辨率地表覆盖类型分布不均匀、破碎度高的空间特征,提出一种基于景观形状指数改进的空间平衡抽样方法,解决了经典抽样适应性差、布样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阶段分层空间平衡抽样设计,并将其应用于GlobeLand30产品中国区域精度验证实践,进而对影响地表覆盖数据产品精度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综述了全球地表覆盖数据产品精度评估方法和流程,从抽样设计、响应设计和精度评价的全过程精度验证出发对已有产品进行全面的对比分析。研究发现现有产品精度评估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在抽样设计方面,缺乏对样本布局及空间关联性的考虑;在响应设计方面,缺乏对样本单元设计以及样本判断结果可信度分级。
  (2)在抽样设计方面,针对传统空间平衡抽样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空间平衡抽样设计,基于遥感分类误差空间分布特征假设,通过景观形状指数聚类分析对不同破碎度景观进行空间分层,并赋予每层不均等的入样概率,从而保证要素样本点空间分布的代表性和均匀性。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景观形状指数改进的空间平衡抽样方法较之传统的分层随机抽样和等概率空间平衡抽样方法,能够获取更具代表性与空间均衡性的样本点,进而得到更准确的精度评价结果。
  (3)在前述改进的空间平衡抽样方法基础上,针对大区域抽样调查工作量大,精度、效率与费用投入难以兼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两阶段分层空间平衡抽样方法。该方法采用自上而下的设计框架,将抽样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抽样中,通过规则格网建立抽样框,并利用与地表覆盖相关的先验信息进行空间分层,然后在每层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初级样本单元;在第二阶段抽样中,以地表覆盖类型为层,运用改进的空间平衡抽样进行要素布样,从而兼顾空间数据的尺度效应和异质性特征,在精度得到保证的前提下有效提高抽样效率,为大区域空间抽样提供了理论基础。
  (4)结合区域验证需求,本文将提出的两阶段分层空间平衡抽样方法运用于Globeland30数据产品中国区域精度评估实践中,该方案共抽取160个初级样本格网和7490个要素样本点,根据混淆矩阵计算结果:GlobeLand30中国区域的总体精度为79.77%,基于地类的面积加权总体精度为80.76%?0.2%,Kappa一致性系数为0.75。
  (5)针对7263个要素样本验证结果,从参考数据、抽样设计、分类方法、物候条件等不同方面探讨可能影响GlobeLand30产品精度的因素。最后,对本文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和展望。
其他文献
地下管线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承担着整个城市水、电、气、信息等资源的输送,被称为城市的“生命线”,是城市运行、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基础设施。受历史和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城市地下管线普遍存在位置不明,记录不准确等诸多隐患。地下管线设施位置的准确测定成为了城市测量工作中很重要的任务。物探方法广泛应用于地下管线的探测,而探地雷达是常用的物探手段之一,其通过电磁波在不同介质内传播时所产生的反射对物
学位
极地是极度敏感和脆弱的区域,对气候变化极度敏感,极地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放大器和指示器作用日渐明显。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南极与气候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海平面的变化的研究至关重要。冰架直接与冰盖相连,对冰盖提供支撑,与大气和海洋相互作用,是极地区域变化研究的关键之一。冰架表面冰流速是冰架变化直接体现,也是估计南极冰盖物质平衡的一个重要参数,对其进行长时间序列的监测对评估南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有重要意义。 
学位
凭借其高效率、高精度的优点,地面三维激光扫描已成为地铁隧道施工建设、结构分析、安全检查的重要技术手段。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采用非接触的方式获取地铁隧道点云的几何数据与强度数据,地铁隧道渗漏水及衬砌结构裂损作为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隧道病害会使隧道表面特性发生变化,使其对特定激光波长的反射率不同,从而体现在三维激光扫描的激光强度值中。但是地面三维激光扫描系统的激光强度数据受到距离效应与入射角效应的影响,需
学位
近景摄影测量和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是两种典型的收集物体表面密集三维点云的测量方式。通过两种不同方法生成的点云数据,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和局限性,利用多源数据融合以弥补单一数据源的局限性,并同时发挥每种数据源的优点,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实现两种点云数据的结合,最关键的问题之一,就是实现近景摄影测量点云与三维激光扫描数据的高精度配准。本文围绕由近景摄影测量与三维激光扫描获取的两种点云数据,对两种点云数据进行
近景摄影测量是通过摄影手段以确定目标的外形和运动状态的学科分支,根据其原理构建的高速相机摄影测量系统凭借非接触、高精度、高帧频等独特优点在土木工程实验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针对高速视频摄影测量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进行研究,对土木工程实验中点、面三维位移高速摄影测量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改进优化,分别以木塔振动试验和岩石压裂实验进行验证。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1)研究提出了基于特征点提取算法的视
传统大气探测方式的时空分辨率限制了我们对水汽的时变特性和空间分布的认识,而GPS气象学(GPS/MET)技术是探测大气的一种新方式,它具有实时性、连续性、全天候、精度高等优点,是传统大气探测方式的有力补充。随着GPS/MET不断发展,技术不断进步,如今已经能够利用GPS反演出高精度的大气可降水量(PWV)和斜路径水汽含量(SWV)等大气水汽量。本文针对地基GPS反演PWV过程中,缺失气象数据这一情
长期以来,交通事故的频发性、随机性和高危害性,严重威胁着城市居民人身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随着信息技术手段的发展,实时获取并高效管理交通事故信息数据成为可能,准确识别事故多发位置,深入分析事故成因机理,将为降低事故危害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以苏州工业园区历史交通事故为研究对象,利用交通安全大数据监测系统管理并提取交通事故多源信息,结合网络爬虫、GIS空间分析方法等手段建立了交通事故数据清洗及融合流程
学位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能够在全球范围内为用户提供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是信息化时代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精密单点定位,简称PPP,是卫星定位领域中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只使用单个接收机就能够获取高精度绝对坐标、接收机钟差和大气延迟信息,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领域具有重要价值。随着GPS、GLONASS、BDS等卫星导航系统的不断建设和完善,以及用户对定位精度、实时性、可靠性需求的不断提高,PPP算法也在最近2
对流层延迟是影响GNSS服务性能的主要误差源之一,在高精度GNSS导航、定位和授时(GNSS-PNT)等应用中必须精确估计、建模并加以修正。另一方面,基于GNSS技术估计的对流层延迟包含有丰富的大气水汽信息,使得GNSS同时成为一种高效、便捷的大气水汽监测手段。随着GNSS的现代化,特别是我国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BDS)的建设与发展,GNSS观测资料日益丰富。拓展基于GNSS的对流层延迟估计与建
饮用水水源地是城镇用水的重要蓄存地,饮用水水源安全是直接关系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大事。做好饮用水水源地污染源调查是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非点源污染是导致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水源地现场执法与管理,迫切需要了解饮用水源地各种污染源,尤其是非点源污染源的位置及分布。在全球气候变化、城镇化进程影响下的水源地的时空演变规律的历史和现状需要系统的探索和定量的认识,另外对水源地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