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结构主义语义学往往从亚里士多德经典范畴理论出发,考察和定义语义范畴。从这一角度获得的词义从其构成方式上来说是一组充分必要条件的堆砌,因而具有客观性和机械性,因此传统结构主义语义学很难对词义变迁——这一历时语言现象——进行准确的描写和解释。历史上一些语言学家也曾试图运用义素分析法和语用学、修辞学的某些研究方法来描述和分析词语意义的变化,虽然取得一定成果,但其间一些根源于经典范畴理论的问题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基于这一考量,本文拟从原型范畴理论的角度,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对德语中一些词语的意义变化进行描写和必要的分析,并试图在语义变迁和人类语言认知机制间建立联系。结构上,本文大致分为以下六个部分:第一章首先对本文的写作动机进行阐释,简要叙述语义变迁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并提出运用原型范畴理论研究语义变迁的可行性及必要性,而后对文章的段落结构划分进行较为详细的描述。第二章讨论了本文的理论基础:范畴理论。在这一部分,我们首先了解作为传统词汇语义分析基础的经典范畴理论,并简要阐述了它对语义学研究的影响及存在的问题,然后重点讨论作为本研究核心理论的原型范畴理论。第三章概述本文的研究对象——词义变迁现象,介绍其定义、类型、研究现状及遇到的问题。第四章作为本文核心章节从原型范畴理论的角度分析词义变迁现象。首先,在这一章节引入“原型转移”和“原型分裂”两个概念,从而在原型范畴理论和语义变迁现象之间建立联系,然后结合例词及历史语料,对归纳出的词义变迁的六种形式进行个案分析。第五章简略探讨了本研究在词典编纂和外语词汇教学方面的应用前景。最后一章对本文的研究结论进行总结,同时概述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