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社会稳定思想研究(1949-1956)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xin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恩来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国务院总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6)面对国内纷繁的社会纠纷和矛盾,国际严峻的外交形势,举步维艰地引领全国人民经历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转型,初步完成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形成了许多有见地的观点和思想。周恩来的社会稳定思想是他思想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利益格局也随之不断发生变化,伴随而来的是社会矛盾问题日渐凸显,切实维护好社会稳定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作为重心工作,不敢有丝毫松懈。当前,认真研究和系统梳理周恩来维护社会稳定思想,对于做好稳定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文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第一代领导集体将“安定团结”作为对社会稳定的朴素理解着眼,分析二者概念上的同异及其背后深刻的历史原因。进而归纳得出周恩来社会稳定思想扎根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社会不稳定问题复杂交错的现实土壤;来源于吸取了马克思主义优秀的时代精神、继续了中华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和谐”思想、汲取同时代毛泽东等同志关于社会稳定的正确见解。如同抽丝剥茧一般,笔者“求索”之心沿着周恩来同志在调整经济结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改善民生、加强党的建设以及外交和科、教、文、卫等领域等一系列工作脉胳,探寻关于稳定的真知灼见。  社会稳定作为学术命题,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秩序、国际环境和意识形态等多个领域,系统庞大,内涵丰富,涉猎广泛;作为现实课题,体系复杂,经脉宽广,影响深刻。缘由此,本文旨在从周恩来在1949年至1956年这段特殊历史时期的决策历程、政策制定的过程中或其他局部的非系统论述中,挖掘出维护社会稳定的点滴观点和主张,系统总结、宏观展现他的维护社会稳定思想蓝图,并希冀对当前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走和平发展的崛起道路,维护社会发展和世界发展的稳定大局能够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其他文献
ADR是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的简称,中文译为"替代性纠纷解决方法".作为一个通用概念,它已被现代西方各国用作对诉讼外纠纷解决方式的统称,内涵与中国所谓的非诉机
21世纪的国际竞争将更加激烈,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将更加深入,包括证券市场在内的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无疑会加快步伐.作为尚嫌稚嫩的中国证券市场,必须有更加清晰的、切实
社会主义民主与剥削阶级的民主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 我国的民主政治经历百年探索,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充分体 现了社会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郊乡村的土地征收也逐步展开。城郊土地征收,造成了大量失地农民的存在。失地农民生计模式发生变化后,其长远的生计问题将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失地农民
生态城市化是实现未来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理想追求和传承人类文明的价值载体。回顾人类近8000年漫长的城市文明历程,城市一直秉承人类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希冀与憧憬,走向其终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