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市政道路的里程数也急剧增长,由此,因初期降雨冲刷道路路面而引发的城市面源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合理规划与建设城市道路,优化城市水环境刻不容缓。 本文选取了杭州市区12条不同等级、不同断面的道路,比较与分析了在同一场降雨中的它们各自径流水质的差异性。首先,选取水质指标CODCr、Pb、SS、TN与pH,对比了4个不同等级的道路,即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的道路降雨径流水质差异性。而后,利用SPSS把水质指标和道路横断面指标相关联,进行相关性分析,探索道路横断面组成与径流水质之间相关性。最后,利用相关性较强的道路横断面指标与水质指标进行回归分析,并建立数学模型,以表征道路降雨径流污染与道路断面之间的变化规律,对水质模型进行相关的讨论与分析。通过以上工作,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1)以污染物Pb和COD为代表,各等级道路降雨径流污染程度差异明显:主干路>快速路>次干路>支路,这种差异性主要体现在机动车道的径流水质上。 (2)径流污染物中Pb几乎全部来自机动车道,COD大部分来自机动车道,TN大部分来自绿化带,而SS则较为均匀地来源于断面的各个组成部分。 (3)总体来说,道路车道数越多,即交通通行量越大,道路降雨径流中由机动车的使用而引发的污染越严重。但污染物浓度随交通通行量的增长并非线性增长,交通通行效率同时影响着污染物浓度的增长速率。 (4)以污染物Pb的浓度随车道数的增长速率来看,车道数为5.84条时,即道路双向车道数6时,机动车引发的污染增长速率最低,由此推断出双向6车道道路交通通行效率最高。 (5)道路的总体宽度越大,道路降雨径流的总体污染程度的增长速率也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