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吸烟患者腹腔镜手术PONV发生率的性别差异目的:探讨吸烟患者腹腔镜手术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发生率的性别差异。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ASAⅠ-Ⅱ级、年龄18-60岁、腹腔镜手术病人246例作为研究对象,最终有效病例为240例。其中,男性120例,女性12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组:男性吸烟组(MS组)60例,非吸烟组(MN组)60例;女性吸烟组(FS组)60例,非吸烟组(FN组)60例。记录患者术后24小时内恶心呕吐的发生例数,恶心呕吐的程度、首次恶心发生时间、首次呕吐发生时间以及需要抗恶心呕吐治疗的患者例数。统计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术后恶心呕吐程度的评分以及术后首次恶心呕吐的发生时间,分析吸烟对腹腔镜手术PONV发生率是否存在性别差异。结果:术后24小时内MS组未发生PONV患者的例数明显多余MN组(P<0.05),MS组总PONV发生率明显低于MN组(P<0.05),MS组PONV达Ⅳ级而使用抗恶心呕吐药物干预病例明显少于MN组(P<0.05);同时MS组首次恶心发生时间、首次呕吐发生时间明显延长于MN组(P<0.05)。FS组与FN组相比患者未发生PONV例数、总PONV发生率、首次恶心发生时间、首次呕吐发生时间以及PONV达Ⅳ级而使用抗恶心呕吐药物干预病例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吸烟患者腹腔镜手术PONV的发生率存在着性别差异,吸烟能明显降低男性患者PONV的发生率,且能延迟男性患者术后首次恶心、术后首次呕吐的发生时间。但是吸烟不能降低女性患者PONV的发生率,亦不能延迟女性患者术后首次恶心、术后首次呕吐的发生时间。第二部分地塞米松、托烷司琼对腹腔镜手术PONV预防作用的性别差异目的:探讨地塞米松、托烷司琼对腹腔镜手术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预防作用的性别差异。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ASAⅠ-Ⅱ级,年龄18-60岁,拟行腹腔镜手术病人382例作为研究对象,最终有效病例为360例。其中,男性180例,女性18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组:男性地塞米松组(MD)60例,男性托烷司琼组(MT)60例,男性对照组(MC)60例;女性地塞米松组(FD)60例,女性托烷司琼组(FT)60例,女性对照组(FC)60例。MD、FD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即刻静脉滴注地塞米松0.15mg/kg,MT、FT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即刻静脉滴注托烷司琼5mg,MC、FC组静注等量生理盐水。记录患者术后24小时内恶心呕吐的发生例数,恶心呕吐的程度、首次恶心发生时间、首次呕吐发生时间以及需要抗恶心呕吐治疗的患者例数。统计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术后恶心呕吐程度的评分以及术后首次恶心呕吐的发生时间,分析地塞米松、托烷司琼对预防PONV的性别差异。结果:1.术后24小时内MD组未发生PONV患者例数明显多余MC组(P<0.05),MD组总PONV发生率明显低于MC组(P<0.05),MD组PONV达Ⅳ级而使用抗恶心呕吐药物干预病例明显少于MC组(P<0.05);FD组与FC组相比患者未发生PONV例数、总PONV发生率以及PONV达Ⅳ级而使用抗恶心呕吐药物干预病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2.术后24小时内MT组总PONV发生率明显低于MC组(P<0.05),MT组PONV达Ⅳ级而使用抗恶心呕吐药物干预病例明显少于MC组(P<0.05),MT组首次恶心发生时间、首次呕吐发生时间明显延长于MC组(P<0.05)。FT组总PONV发生率明显低于FC组(P<0.05),MT组PONV达Ⅳ级而使用抗恶心呕吐药物干预病例明显少于FC组(P<0.05),FT组首次恶心发生时间、首次呕吐发生时间明显延长于FC组(P<0.05)。结论:1.腹腔镜手术麻醉诱导前应用地塞米松预防PONV,其预防作用存在性别差异,可以降低男性患者PONV的发生率,并且延长了男性患者术后首次恶心、术后首次呕吐的发生时间。但是地塞米松不能降低女性患者PONV的发生率,亦不能延长女性患者术后首次恶心、术后首次呕吐的发生时间。2.腹腔镜手术中应用托烷司琼预防PONV,可以降低PONV的发生率,对男性、女性均有效,延长了术后首次恶心、术后首次呕吐的发生时间,并且对女性效果优于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