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熊果酸(ursolic acid, UA)对小鼠H22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将75只昆明种小鼠于左前腋下皮下接种H22肝癌细胞,24h后随机分为5组,每组15只,模型组、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 CP)对照组[25mg/(kg·d)]和UA低、中、高剂量药物组[50、100、150mg/(kg·d)]。UA各剂量组和CP对照组分别以相应剂量UA和CP灌胃,模型组以等体积花生油灌胃,每天灌胃1次,连续给药2周。末次给药24h后,小鼠称重,摘除眼球取血后处死。无菌条件下完整剥离小鼠肿瘤及肝、肾、脾组织,计算抑瘤率及肝、肾、脾指数;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学改变;CCK8法测定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D4+CD8+T细胞亚群的分布情况,计数CD4+T细胞和CD8+T细胞个数。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介素12(IL-12)的浓度。结果:熊果酸各剂量组小鼠H22肿瘤质量增长均较缓慢,其中熊果酸中、高剂量组肿瘤质量明显减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熊果酸中、高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30.15%和39.80%。熊果酸各剂量组肝、肾指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脾指数则随熊果酸剂量增加逐渐升高,其中,熊果酸中、高剂量组脾指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病理观察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熊果酸干预组肿瘤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坏死区域增多。CCK8实验结果显示,随着熊果酸剂量增加,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逐渐升高,其中,熊果酸中、高剂量组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显著升高,与模型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熊果酸中、高剂量组肿瘤组织每高倍镜(×400)视野中CD4+、CD8+T细胞个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熊果酸各剂量组血清中IL-12的含量均较模型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熊果酸高剂量组与环磷酰胺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结论:熊果酸可抑制H22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熊果酸促进机体免疫器官发育和淋巴细胞增殖,增加CD4+、CD8+T细胞向肿瘤组织浸润,并提高血清中IL-12等抗肿瘤活性细胞因子的浓度诱导细胞免疫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