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印度被英国殖民征服的内在原因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xiao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度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贡献卓著。然而,在近代,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殖民活动的开展,西方殖民势力开始进入印度。在最初的近两个半世纪里,西方殖民势力仅仅盘踞在沿海地带的少数据点里,很难为所欲为。但在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前期的短短数十年间,整个印度次大陆都落到英国的统治之下。究其原因发人深思。本文仅从印度自身的角度来探讨导致其被殖民征服的原因。一般认为资本主义的对外殖民扩张政策是其外在原因、莫卧儿帝国的衰落是其内在原因。但是,把两个国家作为对等的历史主体,首先从两国实力消长变化的对比上分析原因,会更具说服力。17世纪至18世纪中期,莫卧儿王朝的实力与英国相比,差距并不很大。这主要表现在: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印度不少工业部门的工艺水平超过英国;在两国的贸易中,印度处于出超地位;在生产力发展和人均收入方面,差距尚不显著。因此,这一时期,英国在印度次大陆主要是谋取自由经商和贸易特权等商业利益以及取得小块居留地。然而,两个国家在社会发展潜力上存在着很大的内在差异性,这包括社会结构的差异性、中央政权强弱的差异性、市场需求的差异性以及土地所有制的不同。由于以上差异,英国社会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率先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实力迅猛增长,一跃成为世界强国。而印度资本主义萌芽举步维艰,经济发展受到种种制约,且长期战乱、分裂割据更削弱了印度的实力。在18世纪中期以后,英印实力对比发生了实质变化。英国对印度则采取了“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策略达到征服印度的目的。这就注定了印度被征服的命运。莫卧儿帝国的衰落为英国的殖民征服提供契机。莫卧儿帝国的衰落主要由以下原因造成。第一,日趋衰落的莫卧儿朝廷缺乏凝聚力。这主要表现在:商品经济的发展、大量金银的流入,极大刺激了封建主的贪欲和奢侈腐化,导致了军事采邑制度的崩溃,从根本上动摇了莫卧儿帝国的经济基础。皇室内部的帝位之争,严重削弱了皇室的势力。莫卧儿中央与各地封建主的矛盾不断加深,封建分离倾向越来越严重。第二,莫儿帝国内外政策的重大失误加速其衰败进程。对内,莫卧儿朝廷歧视非穆斯林、迫害非逊尼派的穆斯林,激起了各方面的强烈反对,破坏了印度的稳定和统一。为解决军事采邑制度的危机,穷兵黩武、内战频仍。奥朗则布的宗教迫害和战争政策,未能达到预期目的,却促成经济进一步衰落,军事组织崩溃,进一步激化了印穆矛盾。其次,莫卧儿王朝对外妥协退让,给予东印度公司自由贸易、货物免税、建立永久性商埠、内河通行以及收税、铸币、驻兵、领事裁判等种种特权,使英国殖民势力渗透到莫卧儿帝国的财政、军事、司法等领域。第三,两次来自西北的外族入侵,特别是第三次帕尼帕特战役,加速了摇摇欲坠的莫卧儿帝国的瓦解,破灭了马拉塔取代莫卧儿、重建印度帝国的希望,更便利了英国殖民者在孟加拉地区确立殖民统治。在英国进行军事征服的过程中,印度王公之间的权力与利益之争制约了联合抗英。那时,印度各王公,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民族意识、没有认识到英国殖民者是他们共同的敌人,而仅把它看作印度诸多邦国之一。印度各王公一方面为了扩张领地互相敌视、不断征战;另一方面,他们往往与英结盟、借英伐邻。印度王公的利己主义使他们政治上鼠目寸光,很难实现真正的联合抵抗。东印度公司也成功地利用了各王公间的矛盾,分化瓦解,阻止联合,并唆使他们相互厮杀。这在南印地区的马拉塔联盟、迈索尔和海德拉巴之间以及马拉塔联盟内部最为典型。在这同时,为了保住其既得利益或获取更多利益,各土邦王国的内部上层集团,完全置民族、国家的利益而不顾,在面临英国军事征服时,不光彩地充当了殖民者的内应。这常常使英军在危机时刻化险为夷、不断取胜,从而不断拓展征服区域,并最终完成了对次大陆的征服。以上主要从印度政治上层的角度,分析了导致印度被殖民征服的内在直接原因。然而,印度社会具有其独特的社会特征,即村社、种姓、宗教矛盾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印度社会的封闭、滞后以及穆斯林和印度教徒的对立、种姓与种姓的对立,导致了印度深陷于政治上分裂、经济上停滞、精神上麻木的状态,这是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的内在根本原因。总之,印度之所以被英国征服,就莫卧儿王朝本身而言,经济发展的相对落后和封建分裂性,使十八世纪印度的实力急剧下降,显得极为脆弱,极易受到攻击而缺乏自卫能力。印度社会固有的内在对立性、排斥性和隔离性,却是招致莫卧儿帝国灭亡和印度最终被殖民征服的深层原因。
其他文献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谈起"中国传统文化",我的感觉是既熟悉又陌生.作为一个生长在广袤黄土地上的龙的传人,自幼耳濡目染,在意识和行为上自然会打上许许多多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然而较起真来,面对
文章对出版物国际交换的历史背景、国际、国内的现状、运作模式、理论研究等方面做了全面的论述和探讨.提出了文献的国际交换工作在我国存在的诸多问题,并论证了全国性的文献
本文简要介绍桉树人工林产业发展所产生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分析桉树种植中存在的生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保护和恢复林下植被的方式恢复生物多样性、改进和优化桉树
什么样的图书馆是一流的图书馆?我们离"一流"还有多远?本文就一流图书馆的办馆目标、藏书、人才、环境、服务和管理等几个指标进行了阐述.
目的 了解在校医学生预防性病知识的现状、来源及对性健康知识的需求情况,为开展性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以不记名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吉林省某普通高等医学院的3 169名在校
目的 利用Amira软件对人脑基底核团进行三维重建.方法 采用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的头部薄层连续横断面图像,利用Photoshop软件中的自动阈值分割和人工分割相结合的方法
文章简要介绍了复合图书馆的概念,并就近年来关于复合图书馆的研究进行了回顾,以量化的方式描述了我国复合图书馆研究的状况和成果。
简要回顾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务例》的出台过程.介绍了中国图书馆学会围绕信息网络传播权立法采取的行动和提出的建议,分析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七条的主要内容,提
古树名木是人类历史的文化遗产,堪称“活的文物”、“国之瑰宝”,但几乎所有古树名木都有不同程度的腐朽、空心、断裂等危害,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检测技术和保护措施,这些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