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就业效应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mphor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业是民生之本,它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政治问题。如何实现充分就业,向来都是世界各国政府和经济学家面临的重点与难点问题。一直以来,我国劳动力市场上面临着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的现象。近年来,受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失业问题严重,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以及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等趋势凸显。在国内外社会经济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中国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就业局面更具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理论和实践表明,市场机制在解决就业问题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失灵,政府对扩大就业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财政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工具之一,对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就业促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始终将解决就业问题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出台了不少促进就业的财税优惠政策。财政政策对就业的影响如何,预期效果是否达到,有待于进一步验证。本文力图从财政政策就业效应的理论与实践出发,在深入分析财政政策就业效应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实证检验财政政策工具及财政政策调整对就业的影响效果,为完善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体系做出有益的探索。全文共分为7章,由理论分析、实证分析和政策建议三部分组成。其中,第一章为导论部分,第2章为理论基础部分,第3章是实践分析,第4-6章是实证检验部分,第7章为综合评价和优化路径。第1章,导论。本章主要包括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对国内外文献回顾与评述,提出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具体的结构安排,指出本文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第2章,财政政策就业效应的理论分析。本章阐释了就业的基本理论和财政政策就业效应的作用机理,为实证分析提供理论依据。首先,就业的一般性分析。包括就业与失业基础理论、现代西方就业理论的历史演绎及述评、就业的影响因素;其次,财政政策就业效应的作用机理分析。结合就业的一般性分析,从整体和分步两个层面对财政政策就业效应的运行机理进行详细分析。第3章,我国就业制度与财政政策实践分析。本章回顾了就业制度和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的演变历程,并对就业现状及其成因进行分析,是本文的现实分析部分,为实证分析和政策建议提供现实依据。首先,对我国就业制度的历史演进进行回顾;其次,对我国就业现状进行总体判断和成因分析,并对就业的未来趋势进行预测;再次,对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开放以来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实践进行分析。第4章,财政政策就业效应:基于劳动力市场供求及均衡的实证分析。本章主要从微观层面分析财政政策的就业效应。根据内生增长模型,以家庭和企业的最优劳动供需选择入手,数理推导了财政政策工具对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以及劳动力市场均衡影响的理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运用中国宏微观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第一,财政政策劳动供给效应的实证分析。主要从劳动供给总量和结构两个层面进行考察。首先,使用中国宏观经验数据对财政收支变量对劳动供给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其次,运用劳动供给模型和微观模拟方法,实证检验了个人所得税改革对不同性别群体、不同所有制企业员工、不同收入群体劳动供给结构的影响效果。第二,财政政策劳动需求效应实证分析。首先,通过构造动态劳动需求模型实证分析财政收支变量对劳动需求总量的影响效果。其次,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实证检验积极就业支出和消极就业支出对缓解不同收入家庭的劳动需求的实施效果。第三,财政政策对劳动力市场均衡影响的实证分析。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实证检验财政收支对劳动力市场均衡的影响。第5章,财政政策就业效应:基于宏观经济均衡、增长及波动的实证分析。本章主要从宏观视角介入,分三部分详细阐释财政政策的就业效应。第一,从整体层面上,通过宏观经济均衡分析框架,运用中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财政收支政策对就业的影响。第二,以经济增长为传导媒介,建立一个包括财政政策、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联立方程模型,实证检验三者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及结果,力图还原财政政策到经济增长,再到就业的传导路径。第三,从动态角度,使用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财政政策、经济波动与就业波动的联动效应。第6章,财政政策就业结构效应:基于产业、城乡及区域视角的实证分析。本章主要是财政政策与就业的宏观效应的考察。从总体和结构两个角度,使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研究财政政策对产业、城乡及区域就业结构的影响。第7章,财政政策就业效应的综合评价与优化路径。依据理论分析、现实分析以及实证结论,对我国财政政策的就业效应进行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现阶段国家就业形势和经济目标,提出进一步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优化路径。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本论题进行了一定的拓展和深化,可能的创新性探索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研究视角的多维性本文从微观到宏观、从整体到结构、从静态到动态多个维度对财政政策就业效应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分析。①微观和宏观结合。一方面,在理论分析部分,本文首先对财政政策的微观就业效应进行阐释,随后在微观效应基础上,结合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乘数原理等对财政政策的宏观就业效应进行了系统分析。另一方面,实证部分也延续了从微观到宏观的脉络。其中,第四章从微观层面对财政政策的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以及劳动力市场均衡效应进行局部均衡分析;第五章和第六章从宏观经济均衡、增长和波动视角对财政政策的宏观就业效应进行实证分析。②整体和结构结合。在财政政策就业效应的作用机理分析中,先对财政政策就业效应的传导路径和理论模型进行整体概述,然后对财政政策工具对劳动力市场均衡、宏观经济发展及就业决定进行分步解析。在财政政策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中,也是从就业总量和就业结构两个角度分别展开。③静态和动态的结合。全文的实证检验以静态分析为主,在分析经济波动作为传导介质时,我们主要从动态角度以向量自回归模型来检验财政政策、经济波动与就业波动的动态联动效应,以更好的反映各种经济冲击对经济变量的影响过程。2.理论分析的拓展性本文在阐述财政政策就业效应的作用机理时,从财政政策对微观经济主体(企业和个人)行为模式的影响出发,传导到劳动力市场均衡调整,再到社会总供求及经济增长变化。由财政政策调整最终形成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进一步影响整个宏观的就业总量和就业结构。这一作用流程将社会经济中的企业、个人和政府有机联系在一起,打通了财政政策的就业效应从微观向宏观传导的实现路径,初步构建了财政政策就业效应的系统分析框架。从财政政策角度拓展了就业理论,同时丰富了公共经济理论。3.数理模型的拓展性(1)构建融入财政变量的托达罗模型。托达罗模型主要用于解释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迁移的决策过程。本文对该模型进行拓展,引入税收和财政支出变量,建立包含财政收支变量的劳动力流动模型,用于说明财政政策变量如何影响劳动力产业间的流动决策,为分析财政政策通过产业间比较收益影响就业结构的作用机理奠定数理基础。(2)拓展了含税收和财政支出因素的内生增长模型。第五章构建财政政策与就业总量关系的数理模型时,在Barro模型基础上将税收和财政支出因素引入,进一步扩展了内生增长模型。将政府社会保障性支出(包括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作为家庭效应函数的一部分;科教文卫支出和政府投资性支出纳入企业生产函数。通过求解家庭、企业和政府最优化行为达到竞争性经济均衡时,商品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社会保障性支出、科教文卫支出和政府投资性支出对就业影响的数理结果。4.实证分析的延展性(1)应用微观模拟方法深入分析个人所得税对劳动供给结构的影响。①对个人所得税调整劳动供给效应的多变量分析。2011年的个人所得税改革既提高免征额,又调整税率级次,故本文将以往学者的单变量(免征额)分析拓展为多变量(免征额与税率同时变动)政策效应的微观模拟分析。②对个人所得税调整劳动供给效应的结构分析。现有文献只对个人所得税调整劳动的性别供给量进行了分析。本文将以2008年和2011年个人所得税改革为研究背景,深入探寻这两次个人所得税改革对不同性别群体、不同所有制企业员工、不同收入群体劳动供给的结构影响效果,以期更全面地诠释税改对劳动供给结构的影响。(2)运用因子分析方法研究财政收支对劳动力市场均衡的影响。为了深入分析财政政策的就业效应,我们尝试使用因子分析法对影响劳动力市场均衡的诸多变量(包括财政政策变量)进行降维处理,用少数几个公共变量代替原始变量来解释问题。通过计算财政政策具有较高载荷的公共因子的得分函数,分析财政政策与公共因子的关系,进而判断出财政政策对劳动力市场均衡的影响。(3)使用联立方程模型将财政政策、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纳入统一的经济系统中,综合分析三者相互作用的过程及结果。现有的实证文献一般分析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或者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或者财政政策与就业的关系,很少分析三者间的传导及联动关系。而且财政政策、经济增长和就业之间相互依存、互为因果,共同构成一个经济系统。如果通过单方程分析则会割裂三者间的内在联系,估计结果不够准确。由此,本文构建了一个融入财政政策、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联立方程模型,描述三者间相互影响的程度及路径,以更贴近现实的方式验证经验事实,得到的实证结论也比一般分步实证更可靠。(4)细化检验了就业支出、个人和企业社会保障负担对劳动供求的影响。本文将政府就业支出细分为积极就业支出和消极就业支出,并分别检验了其对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的影响。我国社会保障收入作为企业和个人的一项经济负担,呈现大幅提高趋势,有必要分析其对微观个体的劳动供需决策的影响。因此,本文在测算企业和个人社会保障负担率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实证分析,延展财政收支政策劳动供需效应的深度和广度。
其他文献
20世纪后期,科技的快速发展为为世界带来了一场新的产业革命,大量高新技术企业应运而生,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生活力。世界各国认识到了高新技术产业在今后世界经济竞争中
港口物流环境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由于大型集装箱、联合航运以及码头全球化的出现,港口码头业内的竞争环境变得更加残酷和激烈。在集装箱货物吞吐量方面领先的地区,如东
<正> 祖国医学和現代医学在对痢疾治疗的理論方面是有所差別的。祖国医学依照八綱的法則,根据痢疾发病过程中的矛盾現象及其本質的必然发展規律,而制訂出以辯証施治的措施来
介绍了二战以来美国情报机构的沿革,分析了各个时期改革的历史条件和原因,对其成功的因素进行总结,旨在为我国情报机构的改革提供借鉴。
中国公立医院是具有公益性的卫生事业单位,承担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医学人才培养和医学科学研究等重要的社会功能与社会责任。由于中国公立医院的经营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
<正> 細菌性痢疾目前对于我国人民健康的危害性仍然是一个値得注意的問題,为了在特殊防治上采取措施,进行病原学上的研究是一項必要的工作。我們将本市鉄路中心医院1957-1958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范商业银行内外部风险、提高经营效率、增加价值的重要手段与保障机制。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演变而成的世界金融危机
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一基本准则》,其中首次将资产负债观作为理论基础之一。这一举措证实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nternationa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如今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如何加快经济增长速度,更重要的是将民生摆在政策的着力点。“十二五”规划的提出,使民生领域成为新时期重点关注的对
在雷达对抗中,利用干扰设备对雷达实施有源干扰是电子进攻的主要手段。基于有源干扰的多种作战模式,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结合算例仿真,分析研究不同干扰模式的特点和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