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肝细胞癌患者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及各项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间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肝胆外科行肝细胞癌切除术的患者339例,回顾性分析其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预后的相关性,并通过电话随访的方式,获得患者是否死亡、死亡时间等信息。根据所选取339例患者术前NLR统计所得中位数为2.43,故选取2.43为临界值将所有患者分为高NLR组(≥2.43)及低NLR组(<2.43),探讨术前NLR及各项临床病理因素与手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包括患者性别、年龄、血小板计数(PLT)、Child分级、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甲胎蛋白(AFP)、肿瘤数目、TNM分期、术中是否输血、有无脉管瘤栓等,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累计生存时间,生存曲线之间的相互比较采用Log-Rank法分析检测,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意义的因素纳入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归纳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全组339例患者1、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4.4%、64.1%、55.9%。其中,高NLR组患者有170例(50.1%),其1、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1.2%、57.8%、46.2%;低NLR组患者169例(49.9%),其1、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7.6%、70.8%、67.8%,两组比较,低NLR组患者的累计生存时间显著长于高NLR组患者(P<0.05)。2脾功能亢进对手术治疗肝细胞癌患者术前NLR无明显影响。3高NLR组与低NLR组在各项临床病理因素之间无统计学差异。4将各项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后得出,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甲胎蛋白(AFP)、TNM分期、有无脉管瘤栓对手术治疗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P<0.05)。5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临床病理因素纳入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LR、白蛋白(ALB)、甲胎蛋白(AFP)、TNM分期是影响手术治疗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脾功能亢进对手术治疗肝细胞癌患者术前NLR无明显影响。2肝细胞癌患者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越高,预后越差。3术前NLR、白蛋白计数、甲胎蛋白计数、TNM分期均是影响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NLR联合其他临床病理因素有助于判断肝细胞癌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