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确立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五个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还规定试题命制要以考查核心素养的具备程度为目的。历史解释素养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综合体现,是检验学生的历史观和历史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历史解释”不是一个新概念,在传统的历史教学和考试中均有所体现,而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制定的历史解释素养水平划分和学业质量标准都对历史解释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使教学和考试更注重对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和考查。本文对近三年高考全国I-III卷文综·历史试卷中的试题、历史解释素养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并对典型试题进行详细分析。基于对试题的整理和分析,得出了关于培养历史解释的启示和一些方法策略,最终以新授课和复习课两个阶段的同一主题进行了案例设计。首先,对研究的缘由和意义进行阐释,通过研读和综合多种观点,对历史解释和历史理解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从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策略、教学实践和高考试题对历史解释素养的考查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综述。其次,结合相关成果和高考试题对历史解释素养的考查情况,提出了历史解释素养水平能力划分,对辨析历史叙述、历史理解、描述与阐释、自主探究等四类考查类型的划分标准和能力要求作了阐述。再按照这个水平划分对近三年的高考试题进行了真题分析和统计,从中得出了历史教学要注重对历史知识和史料的重要性,要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分析、描述和评判,还要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再次,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和提高相关能力提出了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实行史料教学、采取“示范—训练”教学模式、将历史与现实相联系等培养策略。最后以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一中的“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一课中的“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为主题,分别进行了新授课阶段和二轮复习中的教学设计,力求落实基于分析高考试题所提出的培养历史解释素养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