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属运动神经元病的一种,该病选择性损害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脑干颅神经运动神经核细胞、以及大脑运动皮质锥体细胞。以肢体无力伴肌肉萎缩,肌束震颤,构音障碍,吞咽困难为主要表现。起病隐匿,缓慢持续进展,治疗难度大,预后差,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被称为神经科“绝症”,目前是神经肌肉疾病领域研究重点课题之一。 ALS病因至今不明,近年来的研究提出了多种可能的病因学说,涉及兴奋性氨基酸毒性、遗传基因、自身免疫及神经营养因子等。该病根据临床表现可归属中医“痿证”范畴,祖国医学对“痿证”有着丰富的论述,近年来中医工作者根据古人对痿证的论述结合中医相关理论治疗本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为肌萎缩侧所硬化症带来了一线希望。导师刘友章教授从80年代中期开始跟随名老中医邓铁涛教授开展中医药治疗“痿证”的研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治疗本病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导师认为本病以脾肾亏虚为本,肝风内动、痰阻、血瘀为标,治疗以健脾补肾熄风为主,同时化痰、祛瘀随症配用,运用该法治疗在临床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本课题目的在于客观评价健健脾补肾熄风法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为进一步总结提高治疗效果提供依据。 本研究共收集2003年6月至2004年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二内科住院及门诊的合格受试者40例,用健脾补肾熄风中药为主治疗,疗程3个月。采用国外大型临床试验中广泛使用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功能等级评分表进行评价记分,对主要症状分级评分观察,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显示:治疗后讲话、流涎、进食、行走、爬楼梯、床上翻身和整理被褥的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统计学上有差异(P<0.05),书写、咀嚼和使用器具、穿衣和自理能力、呼吸功能的评分和治疗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肌肉跳动、吞咽、舌肌的评分降低(P<0.05),其它无统计学差别。治疗前后,无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及肝肾功能方面的改变。提示经过治疗可以